未来精神病院是什么样?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2月7日
我对目前中国的精神病医院的管理,治疗机制是有看法的。因为精神卫生也是心理卫生的一部分,我平时也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我有责任对中国精神病院提出自己的看法。
【目标调整】我们国家过去不重视精神病院,因为国家现在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更重视平安社会建设,才重视精神病院的工作,资源配置在慢慢增加,水平还是补短板性质的。过去我们的目标是把精神病人收进来治疗(医疗目标),以后的目标上升为平安社会的建设(安全目标,因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我看以后的目标应该调整为让精神病人不要成为社会负担,尽可能让他们回归社会,功能恢复。许多精神病的患者,往往一住院就是10多年,成为严重的社会,家庭,医院负担。国家再增加精神病院的床位,如果目标不改变,永远是满足不了的。难道,把1600万精神病人全部,长期关在精神病院吗。
【环境改变】许多年前,一个精神病人告诉我,精神病院就是监狱,比监狱还监狱,除了没有警察外。美国的心理卫生运动,也是一个精神病人发起的。我也是建阳监狱的心理顾问,比较起来,监狱的环境比精神病院好不少,难怪精神病人不愿意去精神病院。那一天,我们的精神病患者愿意去精神病院,说明环境就改善了。据说,美国夏威夷的精神病院,环境优美,占地面积很大,1000多亩的围墙,患者在围墙里面是自由自在的,所谓外紧内松。精神病院的房屋不超过2层,跳楼自杀不可能(我们的医院往往都是高层建筑,不好,综合性医院也是)。精神病人急性期(大约一星期),有自杀和攻击性的精神病人,可以封闭管理,这些病人大约是5%左右。如果所有的精神病人,都是长期封闭管理,对病人治疗,回归社会是非常不利的。
【社区康复】精神病的三级治疗体系,我们目前就一级,就是精神病院。精神病人需要尽可能少住院,不住院。如果没有自杀或者攻击性,如果能够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很好,就可以门诊治疗,社区康复。就是尽可能让精神病人早日回归社区,每个社区建立精神康复站,由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家属组成。就是在精神病院与社会之间,建立一个中间地带,患者可以回家,与正常人多接触,未来融入社会就容易,社会功能尽可能不丧失,或者少丧失。
【慢性管理】现在精神病院确实有不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晚期(衰退期),或者是精神残疾(系统治疗2年以上,仍然需要服药,不能回归社会的),需要一个制度安排。就是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回归社会,或者回归社会以后,马上复发,再次住院(再次住院的精神病人很多,再住院一次,病情加重一次,治疗更加困难)。这些患者不能永远在精神病院关着,吃饭,吃药,睡觉,想想看,一个健康人如果这样,也是成为精神病人。可以建立精神病人康复医院,一方面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另一方面进行系统康复。在一个比较大的封闭空间中,患者与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一起,办企业,干农活。如中国国内一个城市,就有这样的机构,患者能够生产花木,素菜,鸡鸭鱼肉,实现自给自足的社会。在台湾有一个慈善机构,是宗教性质的,精神病患者在里面不吃药,可以做事,社会安全了,家属放心了,患者也是自食其力,没有成为社会负担。
【心理治疗】中国精神病院有过度使用药物治疗的现象,确实有一部分精神病患者,有自杀和攻击性,家属万般无奈送精神病院。医院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安定了。这个结果是社会满意(平安了),家属满意(不烦了),医院满意(不攻击医务人员了),但是患者是不是满意,因为他们可能永远不能回归社会了。所以药物治疗还是需要科学,谨慎。在过去系统,规范,全程,足量的原则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精准治疗,以比较小的代价,早期治愈精神病患者。
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精神病院的状况,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精神病患者,关心别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http://img3.imgtn.bdimg.com/it/u=1697168983,4044456720&fm=27&gp=0.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