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升中医影响力,建设命运共同体

(2018-01-04 10:37:07)
标签:

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科带头人

中医药事业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提升中医影响力,建设命运共同体
--李灿东校长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作研讨会讲话(整理)
2018年1月3日
     本次研讨会召开的背景是国家开始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大战略下。福建省有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大学和学科进入双一流,福建中医药大学有差距。专家论证会认为,福建中医药大学虽然中医药优势特色明显,但是学科没有进入全国前十名。
     第四轮国家学科评估,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结合学科是B 中医学是B-,中药学是C-,护理学是C-,评估分9档,C-以上才能进入前70%进行排名,福建省有7所大学参加评估,学科水平基本上差不多。中西医结合学科全国学科排名大约是11-12位,中医学是12-14位,中药学是25-27位,成绩不错,但是距离一流学科差距不小,那需要进入前7-8名。
    学科评估虽然重视硬件,如论文等,更重视软件,中国中医研究院评估首席研究员,评估方法就是凭印象,内容简单,只供参考,重影响力,这是过去没有的。福建中医药大学建校60年,有博士生授予点,学科发展关系大学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也关系福建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
    福建中医药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基初步思路是1155,学科发展在以后的3-5年,每1年上进1位,5年内主要学科进入前5名。需要3-5年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所谓2-3个学科进入第一流,就是前5位,就是能够在本学科在全国说话,行业协会有主委,教材有主编,不去专家会议不能召开,7-10个学科3-5年进入全国前5名,整体进入全国前5名。在专业人才培养,部分课程,进入全国第一。使这项课程终生收益,终生难忘。
   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是做加法。过去的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不变,高峰,高原学科不变。再遴选一部分学科,优势特色学科,集中优势(福建省的),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保障重点。在经费,条件,人才,师资,职称上倾斜。不搞不良竞争,实现机制创新。打破各种行政隶属关系的壁垒,形成全省学科纽带的联盟。如国医大师杨春波的脾胃病,就可以集中福建省的全部优势资源,一个目标,一起发展。多个学科带头人,在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选择未来掌门人,一轮一轮传承下去。加盟单位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在学科发展上,钱是重要的,但是钱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学科带头人,未必是将来的学科带头人,一个学科带头人如果一做20年,也就没有创新,那就应该换人创新。
   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中医药一级学科就这些,很难排前。我们需要不拘一格,在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有发展,是亮点就应该闪光。中药可以大发展,中医药大学还是少它博士点。实行差异化竞争,一些小科在全国大家都是没有优势,我们可以上,如中医肛肠科,中医耳鼻喉科,这些需要弯道超车,不按常规出牌,按照福建省的通俗说法:乱拳能够打死老师傅。
   必须实做,不能虚做,几个有发展前途的学科,需要知道全国排名,差距多大,不足地方,优势所在,他人的不足地方,优势地方,知己知彼,哪一个是可以赶超的对象。赶超的标志是什么,凭什么能够赶超,是发表论文吗,这个思维已经落后了。有时候研究是全国前5名,不见得是第一流的。
    学科带头人很重要,国医大师不做学科带头人,因为他们是旗帜,学校领导不做学科带头人,因为做不好。学科带头人应该年富力强,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未来希望。吹牛皮没有用。学科带头人可以高薪,可以破格,当然自己原来的学科带头人也是需要重视。关键是看你怎么样做,专家团队,探索方向,什么方法,预期目标,需要条件,搭建平台,经济基础,人才团队,如教授岗位可以倾斜。必须能上能下,如果当上教授了,就只看门诊,不重学科,只能让位置,借位置。实行岗位管理,看病只能是专家,我们需要的是看病 研究。不然很难上台阶,大发展。
    (初步评估为重点的学科,需要站位要高,视野要广,整合要深,不能乱铺摊子,撒胡椒面。宣传,策划,包装也很重要,就是提升学科的社会,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我们的头脑风暴,形成共识,需要热情,需要行动。最重要的还是学科带头人,应该是实力最强,希望最大的。建立学科联盟也是极其重要的,形成合力。没有理论基础,没有理论创新,不能成为一流团队。加强未来学科带头人的人才储备,必要时可以去行政部门锻炼,提高综合能力。今年11月8日,福建中医药大学举办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欢迎大家参加。)
   提升中医影响力,建设命运共同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