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乐缺失

标签:
精神分裂症快感缺失心理健康情绪调节策略 |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乐缺失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7年7月31日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愉快情绪体验。愉快情绪体验是指体验愉快的能力,与健康人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即时性愉快体验正常,就是直接参与愉悦性活动时能够感受到愉快,期待性愉快体验方面异常。期待性愉快体验是指个体期待正性刺激时所体验到的愉快;即时性愉快体验是指个体得到正性刺激时所产生的愉快体验。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愉快体验能力下降,就是快感缺失,也是一种阴性症状。愉快情绪体验量表teps,就是测量期待性愉快体验,即时性愉快体验。包括抽象期待性愉快体验,具体期待性愉快体验,抽象即时性愉快体验,具体即时性愉快体验。愉快体验能力与阴性症状,社会功能负相关。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愉快情绪体验,情绪调节与情绪表达的关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即时性愉快体验正常,期待性愉快体验下降,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悖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面对积极效价的刺激时可以体验愉快感受,更少期待未来可能发生的愉快事件,因此,更少付出努力去获得快乐。个体期待未来可能发生的愉快事件,需要许多加工过程参与,愉快体验-愉快记忆-愉快事物表征-外部刺激激活-期待未来发生愉快体验-形成趋近动机和目标导向行为。Gross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情绪体验方面强度和时间的变化,个体被激活的目标而调整情绪反应就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个体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主动调整将要体会到的情绪的情绪类型和强度,表达与体验这种情绪。因此情绪调节是一个为了达到预期的情绪目标而使用的策略,当个体经历一个愉快的情境时,由于使用情绪调节策略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就形成了程度不同的愉快记忆和表征。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情绪调节异常,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下降,高级认知功能受损。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更多,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很少。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越多,精神疾病越不容易起病,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多,精神疾病越容易发生。在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少报告愉快情绪,悲伤情绪没有变化。情绪表达是个体识别和描述自己情绪状态方面的能力,这方面能力缺陷就是述情障碍。研究认为,具有这样人格特质的人,增加了精神病的患病风险。也可以认为是一些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常见心理特点,继发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描述自己情感及识别躯体化症状的能力下降,个体在识别和描述自己情绪状态的能力下降,降低了情绪体验的强度,增加了情绪表征再激活的难度,影响期待性情绪体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在公共场所的言语表达明显减少,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运动机能缺陷。另外他们的情绪表达与情绪环境不一致,是情绪不适应。
三、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即时性愉快体验能力良好,期待性情绪体验能力下降;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使用适应性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压抑),更少使用适应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放大愉快情绪,认知重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表达方面缺陷,体现在言语表达,面部表情上,情绪调节,情绪表达异常,与愉快体验能力相互独立,相关关系。述情障碍的人,体验更多消极情绪,情绪调节能力下降。快感缺失在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有中介作用,情绪表达参与了情绪体验过程,难以识别和描述自己情绪状态的个体,体验更多消极情绪。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压抑,回避),与负面情绪的体验正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明显预测个体的社会功能,情绪描述困难能够解释社会功能异常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