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院的困境
吴剑
2017年4月19日
这段时间,走了南平市一些县中医院,也进行了一些沟通,普遍感到县中医院发展困境不少。
一是体量差距。在中国,一般一个县城,有县医院(综合性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一般情况下,综合性医院的体量比县中医院的体量,大数倍。无论从床位数,员工数,专家数,科室数,年收入都差2-3倍。而且还呈现赢者通吃的状况,就是越大越强,越强越大。当然,少数县中医院规模与县医院差不多,那大多数取决于院长,不是普遍规律。
二是人才难进。本来县城引进人才就非常困难,许多医学生宁可在大城市扛水,也不愿意在县城为医,核心就是机遇太少。同样是本科医科大学毕业,20年以后,大城市的同学就是县城的同学的老师。到县医院少,到县中医院就更少。而且,经济落后地区,不仅吸引人才困难,人才流失也是非常严重。二会期间,就曾经有代表说,东部大学对西部大学的人才,手下留情。其实,也是需要说的,大城市医院对县城医院的医学专家,也需要手下留情。因此,不少县中医院,虽然国家投入建楼房,买设备,但是人才奇缺。这个局面,目前还是没有扭转。虽然,国家也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但是中医人才培养周期性很长,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中医与西医比较起来,人才成长周期大约多5年左右。
三是观念不同。这些是西医与中医的差别,上大学的时候,医科大学的学生比中医药大学学生优秀;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研究生的学习精神,创新意识,敢拼能力,操作水平,比医科大学有差距;工作以后,中医医师与西医医师的市场意识,知识层次,合作水平,研究态度也是不如,许多人认为中医思想观念就比较传统,比较保守,比较狭隘。所以,出现不少县中医院的院长,往往是西医医师出生。当然,更多西医出生的医生,成为卫生局的领导,左右着卫生政策。
四是民众认同。如同国家法律一直强调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妇女儿童还是一直在保护状态下的脆弱。中医也是受到国家的各种政策扶持,但是发展仍然不尽人意。民众对中医院的认同,认可程度不高。大部分认为手术,急诊,疑难杂症,快速治疗等,中医院都是不行的,最多就是慢性病调理,西医看不好再去求中医,不会作为首选。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一些传统文化比较突出的地区,中医院发展还是可以,老百姓认为,有钱人看中医,没钱人打吊针。
五是地方忽视。所谓重视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因为那是国家的事情,对地方没有切实好处,现实主义的地方领导就这样想的。如不少地方,把县医院与县中医院合并,毕竟老百姓健康是第一位的。虽然,保留中医院的牌子,无非是向国家要钱而已。县城就保一个大医院就可以了,那一定是县医院,中医院就自生自灭了。甚至有的领导看上了县中医院的土地,往往所谓发展县中医院,搬迁到更远的地方。曾经有领导说,如果想搬迁,那就搬迁县医院,因为基本上不影响县医院的发展。也曾经有领导说,县中医院没有存在必要,每个地级市重点支持一家中医院就可以了,看起来还是有道理。在民众健康,中医传统之间,地方领导还是选择民众健康。
六是瓶颈不少。县中医院比县医院发展,存在许多瓶颈。县中医院,大型设备不如县医院,如健康体检就不好,医疗收费不如县医院,一个设备检查,一个大型手术,收费和利润高于县中医院,就是说县中医院收费手段,收费水平,收费意识弱,就是同样的一种疾病,县中医院也是低很多,就是同样的收入,利润也是少一些,自然也就影响医务人员的收入,影响积极性。另外,象医联体,县中医院的处境也是十分不利,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合作深度合作理所当然,县中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就没有合作亮点,合作非常局限。
http://i02.pic.sogou.com/c12bc1a9b68e6e7b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