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病人的健康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2017-03-27 09:22:30)
标签:

社区精神病人

精神科医师

精神卫生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精神病人的健康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7327

   精神疾病社区干预是以社区为基础,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对精神病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在《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治疗项目》基础上,2009年开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负责实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院社区研讨会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模式成为我国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加强防治网络人员建设是推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某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工作得到发展,形成市、区、乡镇三级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工作规范》的要求,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档案,定期随访,围绕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健康素养开展健康教育,针对这些患者生活和医疗补助的优惠政策宣传,开展病情分类干预,对病情波动患者及时转诊,定期组织患者体检,选择部分患者开展个案管理服务,制定有针对性个体服务计划,协助康复。

   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疗机构的精神病防治人员,年龄大多数在28-35岁之间,专业以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为主,精神病学专业人员缺乏。教育程度以本科为主,比较高。普遍未担任行政职务,全职从事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9%,大部分人员同时做2项以上具体工作。精神卫生工作平均比35%

   形成了精神卫生中心为核心,精神病医院为主体,综合性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机构和精神病康复机构为依托,疾控中心为补充的三级防治体系。当然暴露一些问题。1,、基层医疗机构精神病防治人员不足,某市人均需要承担265例患者的管理服务,工作量大;2、业务水平不高,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缺乏,同时精神卫生基层知识比较薄弱,对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处理能力需要提高,缺乏专业培训,对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不了解,影响他们工作开展;3、精神病健康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从事4年以上的占35%,影响社区精神病防治质量,削弱了专科培训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导致知识断档,不利于培训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与患者和家属建立长期互信关系,影响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影响防治质量;4、精神病防治人员的主观感受不好,86%人员感觉从事这个工作比较困难,37%的人员认为这个工作有意义,服务提供积极性不强。

   根据《关于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基层医疗机构精神病防治人员进行定岗,定责,定编,确保他们的专职性,提高他们的待遇,建立奖励机制,降低变动频率,配合上级医疗机构开展专科培训,提高专业素养。目前,我国每10万人仅仅有精神科医师1.97人,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精神卫生服务专业人员严重短缺,通过针对性培训,使全科医师逐步纳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国家精神卫生十三五规划,积极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中临床类别执业医师或者全科医师增加精神卫生执业范围,有利于快速提高工作能力。定期培训和上级专科指导相结合,增加基层人员的专业支持,提高他们的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护理相关知识储备,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民政,残联,卫计委出台优惠政策,使基层精神卫生工作人员有更多红利给患者,增强患者的信任感,配合度,降低工作难度,在给基层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减负同时,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宣传,逐步增强大众对精神卫生工作的了解,提高基层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对社区工作的意义认识,消除工作的负面情绪。

   http://img5.imgtn.bdimg.com/it/u=4051376346,4255510239&fm=23&gp=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