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益处发现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7年1月3日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当代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自从20世纪90年代,女性乳腺癌的标化发病率不断上升,每年的增长4.5%,死亡率上升24%。乳腺癌作为生活应激源,会引起患者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也带来积极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益处发现BF。益处发现是指个体在对外界不良环境时所采取的认知适应的一种积极方式,同时也是个体从创伤等负性生活事件中发现益处的过程。
1993年姜乾金讲授提出应激作用过程模型理论,应激源是通过相关因素,如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个性等,作用于个体而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最终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影响。对患者来说,乳腺癌是一个应激源,益处发现是心理应激反应良好的结果。乳腺癌患者益处发现受到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转移,应对策略,个人特质,社会支持的影响。一些因素影响不同,如有的人认为患者受教育水平高益处就多,有的人发现是负相关。
工具使用益处发现评定量表BFS,事件影响量表IESr,包括侵袭性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包括面对,回避,屈服。生活取向量表lotr。
益处发现是用来反映逆境中某一个体对于该创伤事件的心态与观念上的积极改变。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益处发现处在中等水平,说明乳腺癌患者在经历诊断以后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益处发现。乐观倾向对益处发现有正向预测作用,越是乐观的乳腺癌患者,越容易在应激源带来的压力下面对现实,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并且坚信未来好结果更可能发生,能够及时调适心理状态,有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体验,影响患者的益处发现水平。当然,有的人认为乐观与益处发现无关,有的人发现认知行为疗法能够使悲观向乐观取向转变,有的人认为治疗目的不是增加积极想法,而是减少消极想法,如鼓励个体参加积极的社会活动,感受积极的生活氛围,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减轻应激源的作用强度。因此在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其积极的归因习惯,帮助患者更好调节自身心理压力,舒缓负面情绪。积极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心身症状,使患者重于积极变化,应对不当加重应激反应。通过面对应对方式来对待疾病,能够逐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心态,并且对疾病的确诊和进展有一定的认知和正确的评估,长期回避应对方式,患者可以通过转移对疾病注意力,同样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生存质量。研究显示,护理工作中,应该激励乳腺癌患者正面看待疾病和人生,并且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和进行手术后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维持心理平衡。必要时帮助患者采取回避的方式,鼓励其做一些专家过去或者现在感兴趣的事情,不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获得更好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益处发现水平。
侵袭性症状是患者反复地重新体验到不良的生活应激源,即创伤性事件,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梦境,思考,悲痛不断重现,闪回,如同创伤性事件刚刚发生。侵袭性症状对益处发现有负向预测,乳腺癌作为负性生活事件,疾病诊断本身就给患者烙下深刻记忆,另外患者手术以后接受化疗,放疗,检查,想彻底忘记疾病的内容是不可能的,长期不良事件对精神和情绪的影响造成患者消极抑郁氛围,使患者难以树立信心,寻求益处来应对疾病。
研究显示转移是影响益处发现的因素,乳腺癌转移是一个症状,手术以后的转移是预后的关键,是导致死亡的第一因素。远处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20%,60-80%的乳腺癌患者因为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转移说明患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难以树立信心,从积极有益看待疾病。复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http://img4.imgtn.bdimg.com/it/u=1224023334,1240522756&fm=21&gp=0.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