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求助动机的问题
(2016-12-31 10:00:22)
标签:
求助者动机网瘾青春期心理问题心理咨询 |
分类: 心理文章、心理故事 |
来访者求助动机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年12月28日
【端正求助动机】应该这样说,网瘾,或者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求助者,或多或少还是有求助动机的。一部分求助者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影响其求助行为。如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解决精神病的,家长往往也是说孩子有病,求助者一听到“病”,“精神病”,本能产生拒绝心理。因为我们的社会,对精神病还是有歧视现象,包括求助者自己。记得南平市某中学,一个中学生下定决心去学校心理咨询,结束以后,外面许多学生就喊“神经病”!这样的文化氛围,严重影响求助动机,怕心理咨询以后,自己戴上精神病的帽子。这些就需要我们社会加强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知识科普工作,了解心理咨询就是解决婚姻,感情,学习,交往,压力等方面的帮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有心理问题,甚至包括心理咨询师自己。这时候,家长,心理咨询师需要明确告诉求助者,不是精神病,解除求助者的心理顾虑。
【引导推动求助】我们说的胡萝卜 大棒,一是引导求助,1、搞好关系,家长建立与求助者的良好关系,我们一般人只听关系好的人话,不听有道理的话;2、选择影响,选择有影响力的人做工作,引导求助行为,如亲戚中有影响力的,如老师中有影响力的,如同学朋友中有影响力的;3、提供方便,提供一些心理健康书籍,心理咨询联系方式,让求助者联系方便,有的求助者是表面不愿意,内心很渴望;4、多元联系,有时候与求助者语言沟通比较困难,可以使用信件,短信,微信等方式,表示关爱,建议咨询,希望成长;5、善意欺骗,二是推动求助,就是有时候还是需要给求助者适当施加压力,因为长期如此,对求助者的根本利益是有害的,就看施加的压力是分寸,过大不好,容易谈崩,过分放任,也是不好。如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恰到好处。当然,家庭暴力是绝对不可取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往往使问题激化,情况加重。
【灵活心理咨询】按照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需要求助者主动到心理咨询机构求助,是最好模式。但是,我们面对孩子是网瘾,青春期心理问题,拒绝求助的时候,家长是万份痛苦。如果我们心理咨询师仍然坚持所谓原则,似乎不近人情,更不是人性化。1、为家长服务,往往网瘾,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一半原因是家长,因此对家长的系统心理咨询,实现家长的自我成长,就尤其重要。家长没有解决问题,即使孩子解决问题了,仍然会复发。问题在孩子,根源在家长;2、为孩子服务,心理咨询师除了尽可能做工作,让求助者来心理咨询外,还是可以有一定灵活性,如在茶楼等轻松的地方见面心理咨询,因为一些求助者认为来医院心理咨询,就是精神病,至少是病人。也是可以去求助者家庭心理咨询,当然需要与求助者家长说好,可能效果很差,甚至吃闭门羹,需要心理准备。以父母朋友的身份,与求助者接触,消除其敌意,戒备心理,这样给求助者一个机会。我的心理咨询实践,还是有50%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