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道与心理卫生

(2016-09-26 14:43:51)
标签:

孝道

心理卫生

满意度

幸福感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孝道与心理卫生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926

   2000多年来,孝道作为中国社会的伦理核心,不仅在中国家族制度与社会结构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循的德行原则。在现代心理学,孝道被定义为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的组合,即孝道态度和孝道行为组合。孝道信念是指个体根据对孝道的看法和原则采取行动的个性倾向,它影响着人们的孝道态度和行为。叶光辉研究认为,代际之间存在两种亲子关系:亲子之间的等级秩序和独立个体的平等关系。正是因为父母-子女关系的双元性,建立了双元孝道模型。互惠孝道是子女发自内心的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重视亲子之间自然而亲密的情感;权威性孝道是子女抑制自己的想法或者欲望,甚至牺牲自我利益以达到父母的要求,强调子女奉养父母的义务及亲子之间的阶序关系。可以说双元孝道为新孝道的研究提供了路径。生活满意度是人们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标准对一定时期内生活状况的整体认知和评价,是衡量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影响着个体情绪的体验,行为方式的选择,生活目标的定位。研究显示,子女的生活满意度会受到自己及父母之孝道观念的双重影响,说明个体的孝道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孝被拓展和泛化到家族外的广大领域,产生了泛孝主义。泛孝主义促使孝道成为我国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宗教生活中最核心的伦理基础,即孝道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必然在个体层次,家庭层次和社会层次影响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

   孝道信念影响个体的社交自我知觉和自尊,如互惠孝道促进子女自尊的发展,权威性孝道抑制子女自尊水平。孔子提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认为孝道的人能够将尊敬爱戴亲人的感情延续和扩散到与他人交往中,促进个体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使之更懂得善待和尊敬他人。

   不同的人际关系质量影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预测幸福感。尤其在集体主义影响下,中国人十分重视人际和谐,自我幸福感也更多受到社交关系的影响。研究显示,中学生自尊水平高,生活满意度就高,高自尊,积极应对方式,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是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保护因素。从孝道信念角度出发,孝道信念影响青少年社交自我知觉,自尊,影响生活满意度。

   工具使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dfps,包括互惠孝道信念,权威孝道信念。自我知觉量表pscs,包括一般自我知觉,学业自我知觉,社交自我知觉,运动自我知觉,体貌自我知觉,行为自我知觉。自尊量表ses,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aslss,包括友谊,家庭,学校,环境,学业,自由满意度。

   研究显示,孝道信念对生活满意度有积极影响,持高程度孝道信念的中学生更有感谢父母,回报父母的动机,这个动机帮助他们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提高中学生群体的家庭满意度。中学生如果自我感知到社交能力越强,自尊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就越高。

   结果显示,社交自我知觉与双元孝道信念正相关,说明孝道信念有利于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发展,自尊与互惠孝道信念正相关,与权威孝道信念负相关,说明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的互惠孝道可以促进中学生提高自尊水平。

   权威孝道信念对中学生学校,学业满意度预测,是因为现实生活,处在中学生阶段的现代青少年面对社会诱惑,由于心理成熟度不足,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自主性差,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在等级森严的权威孝道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严厉,家长权威促进子女选择服从父母和满足父母的要求。这种服从的意志迁延到学习上,表现为子女内化父母的学术信念,价值观,随之把父母的学术信念转化成为内在学习动机,不仅促进了子女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加他们对学校和学业的满意度,努力取得以优异成绩实现耀亲的目的。

   社交自我知觉,自尊在互惠孝道信念和生活满意度起中介作用,就是互惠孝道信念对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部分是通过影响社交自我知觉和自尊来实现的。由于基于亲子情感和感恩回报的互惠孝道使子女产生感恩父母的情感与道德倾向,根据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个体会把以家庭为中心的孝道一圈圈推广到整个社会中,即子女感恩父母的情感与道德会产生泛化现象,把从父母哪里习得的积极社会情感与社会交往取向定向迁延到其他社会联系中,趋向以感恩的,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围事物,认为人际交往应该基于情感回馈的互动原则。在生活中,持有互惠孝道信念的中学生会重视与他人的情感交流,愿意付出和帮助他人,在家庭外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获得来自他人的情感回报。在互惠孝道家庭中,亲子关系平等,情感交流频繁,父母充分尊重,理解子女,给予子女自主权,情感温暖与关怀,和谐家庭氛围有利于自主性的发展,增强子女的自尊感。研究显示,父母以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高中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子女感到自己的前途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

   社交自我知觉在权威孝道信念与生活满意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为比较西方,在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现代青少年个体对自主的诉求程度仍然比较低,视自己服从父母为理所当然,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威孝道信念。青少年个体的自主性存在两个类型,个体化自主性与关系和谐自主性。个体自主性强调个体关注自我的内在需求,关系自主性强调个体更关注他人,尤其是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权威孝道强调亲子尊卑等级和抑顺关系在促进关系自主性时,抑制个体自主性,产生的正向效果就是加强沟通对社会秩序的重视,促进关注人际交往的责任和义务,降低产生外化性偏差行为的可能性,有利于发展中学生在家庭,学校等社交场合的人际关系。中学生作为生机勃勃的年轻群体,非常在意自身在社会互动中的关系,在与他人,社会互动关系中体验人际矛盾与排斥可负向作用于自我感知到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对自我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否定,降低生活的满意度。因此,权威孝道并不象我们认为的只存在负性作用,它可以通过促进社交关系和谐发展与增强感知社交能力来维护和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孝道与心理卫生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