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2,192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女性允许男性身体出轨,男性允许女性感情出轨

(2016-08-10 09:41:12)
标签:

爱情嫉妒

社会嫉妒

依恋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为什么女性允许男性身体出轨,男性允许女性感情出轨

--嫉妒与依恋的研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810

   嫉妒是当个体的某种优势特质或者某方面的重要关系受到真实或者想象的威胁时产生的一种包含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敌意,怨恨等一系列消极情绪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体验。嫉妒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嫉妒与愤怒负相关,能够预测关系攻击,前摄性反社会行为,不仅直接破坏心理健康,还通过人格,消极应对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系统学理论认为嫉妒根源于人类寻求归属感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嫉妒产生的基础是关系的不稳定性。当个体在高兴中觉察到威胁,感觉要被拒绝或者抛弃时就会产生嫉妒。依恋理论认为,嫉妒源于儿童早期依恋关系的形成。依恋是个体在生命早期与主要抚养人之间形成的互动模式,依恋经验的内化会在个体内部形成一个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工作模型,成为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型。成年个体在建立人际关系时,会有一种主动靠近他认为那个满足其生理,心理安全感的特定对象并且努力寻求接近和维持关系的稳定倾向,即成人依恋。当关系受到他人或者其他外部因素的威胁时,个体的依恋系统被激活。具有不安全型的依恋个体更容易歪曲地知觉他人的动机,行为及威胁物,对他人行为做出负面预期,从而产生猜忌,不信任,被背叛的担心等,体验到更多嫉妒。因此依恋理论认为嫉妒根源于个体过去的内部工作模型和当前的人际关系质量,研究显示,儿童最初的嫉妒是由于依恋对象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儿童引起的。研究显示,不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嫉妒水平高于安全型依恋个体,安全型依恋可以有效缓冲关系威胁带来的嫉妒情绪,预测恋爱中的嫉妒反应。

   由于嫉妒源于不稳定的关系,不恰当的嫉妒不仅影响关系质量,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但是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嫉妒具有适应性意义。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阻止具有严重适应性问题的性交往的策略(主要指性不忠和通奸)而产生的一种防卫机制,其功能是保护人类已经有的有价值的关系以免发生整体或者部分缺失。研究显示,女性在亲密关系中产生嫉妒后,常用的一个策略是使自己更有吸引力以使伴侣回心转意。这样看,嫉妒在维持关系和婚姻稳定上也是有积极作用的。安全型依恋对嫉妒具有缓冲作用,这样有助于把嫉妒的影响保持在相对积极的范围。不安全型依恋个体对自我或者他人保持消极观念,更倾向于采用消极的情绪表达和调节策略,这样的个体可能更容易产生嫉妒,并且嫉妒情绪更容易带来破坏性后果。

   东西方文化对嫉妒的理解有差异,国外嫉妒主要是爱情嫉妒,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不仅成长爱情嫉妒,一般性社会嫉妒如权力,地位,贫富差距,社会竞争等带来的嫉妒也是十分普遍。一个人的社会经济水平,婚姻状况,个人生活史等也是影响嫉妒体验。

   工具使用,bringle自陈嫉妒量表bsjs,包括爱情嫉妒,社会嫉妒。关系问卷rq,包括4个成人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专注型,回避型。亲密关系经历问卷ecr,包括依恋焦虑,依恋回避。

   结果显示,大学生嫉妒是普遍存在的,嫉妒体验处在中等水平。由于嫉妒具有内隐性特点,人们在嫉妒测验中表现出的自我反应情绪可能低于实际嫉妒体验,因此,大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到的嫉妒应该更普遍强烈。研究显示,女生的嫉妒体验比男生更强烈。可能是因为嫉妒对男女具有不同的意义。在进化心理学的性选择策略和亲本投资理论认为,两性在嫉妒上的差异源于男女对后代不对等的投资及其带来的不同的择偶策略。女性是更大的亲本投资者,其性选择策略更挑剔,对配偶投资承诺的转移信号即情感不忠会更敏感,并且产生更强烈的嫉妒,以保持抚养后代必需的资源。男性因为父本不确定问题,对性不忠线索有更强烈的嫉妒,以确保自身基因的传递,其共同目的都是取得繁殖的成功,保持种族优势遗传的进化趋势。研究的爱情嫉妒,还是社会嫉妒大多数与资源,他人关注,情感转移等线索有关,因此女生被诱发更强烈的嫉妒。研究显示,性别对爱情嫉妒,社会嫉妒有预测作用,说明嫉妒的男女差异是有可能是根本性的。大学生二年级的嫉妒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嫉妒更强烈,可能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大二低潮现象有关,美国杜克大学发现大学生许多发展指标呈现V字型趋势,我国研究也是显示大学生二年级是重要分水岭,学生学业和其他方面发展的差距出现并且扩大甚至两极分化。从大一处于同一起跑线,到大二在发展机会,所得资源,成就,人脉等方面显著差异,很容易让处在劣势的学生产生强烈嫉妒。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应该把大学生二年级作为重点人群关注。

   大学生安全型依恋50%,其他3个依恋类型各20%,不安全依恋个体的社会嫉妒比安全型依恋更强烈,专注型,恐惧型依恋个体的社会嫉妒更强,其次是回避型。从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看,专注型,恐惧型依恋都是具有消极自我观念,高依恋焦虑。是对拒绝,抛弃的恐惧。这种恐惧中必然伴随嫉妒所包含的担心,害怕,猜疑,敌意等情绪。同时高依恋焦虑个体对焦虑的应对策略会诱发更强烈的嫉妒。当寻求亲密的初级依恋策略受到挫折时,高依恋焦虑个体更倾向于采用过度激活的次级依恋策略,就是试图纠缠,控制等行为获得依恋对象的关爱和支持。求而不得时,无疑会更嫉妒。回避型依恋个体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消极的他人观念,虽然对他人的不信任,能够保持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也不需要他人依赖的平衡状态。当依恋需要受到挫折时,这个类型个体更倾向于采用抑制激活策略,即以逃跑逃避依恋对象,漠视并且保持距离,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因此产生嫉妒更少。依恋焦虑对爱情嫉妒,社会嫉妒有预测作用,这些与依恋焦虑个体对威胁的认知偏差有关。依恋焦虑个体对外界威胁异常敏感,很容易把中性刺激知觉认为是威胁,感知到真实或者想象的威胁正是嫉妒产生的根源。无论是在社会竞争情境还是在爱情中,依恋焦虑很容易引起嫉妒。

   但是,不同的依恋类型个体的爱情嫉妒没有差异,大学生爱情嫉妒超过社会嫉妒,说明爱情嫉妒是人的普遍表达,符合进化心理学对嫉妒的解释:嫉妒的进化功能是保护已有的性关系并且防备同性别的竞争者,因此在爱情关系中人极易产生嫉妒,并且其强烈程度远超过其他社会比较或者竞争中产生的嫉妒。Salovey对爱情嫉妒比社会嫉妒更有力的解释是,爱情嫉妒往往建立在社会比较的基础上,因此它包含了社会嫉妒及其他痛苦成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表达爱情嫉妒比表达社会嫉妒更容易被接受。爱情嫉妒与依恋回避负相关,即个体在爱情中产生的嫉妒越强烈,越不会回避或者防御依恋对象。在生活中,表达爱情嫉妒确实显得天经地义,很多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吃醋。但是表达社会嫉妒如承认嫉妒别人能力比自己强时,会遮遮掩掩。如果确实如此,这或许就是中国式爱情中以爱的名义极度控制对方,甚至实施家庭暴力等行为模式的文化基础。那么,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引导大众以更加理性,更具有建设性的方式表达爱情嫉妒就显得尤其重要。

   研究显示,依恋回避对爱情嫉妒和社会嫉妒的影响截然不同,与爱情嫉妒是负相关,与社会嫉妒是正相关,说明在人际比较与社会竞争中,个体的嫉妒越强烈,越容易回避。在爱情中,嫉妒越强烈,越不容易回避。这个差异在进化心理学理论得到理解,爱情嫉妒由性关系的威胁而激活,直接关系个体生存和繁殖,很难调动逃跑等回避机制。社会情境中的嫉妒大多数的由于竞争者的优势特征引起的。男性对同性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更嫉妒,女性对同性的外表吸引力更嫉妒,其直接目的是使自己在性选择中更具有优势,间接服务于生存和繁殖的核心动力。因此,在防范社会嫉妒相关的公共安全事件时,需要重点关注防御明显,回避比较多的个体。从爱情嫉妒和社会嫉妒与依恋回避的关系推测,两者有不同的心理发生机制。与社会嫉妒比较,爱情嫉妒更具有普遍性,同质性,不受年级,依恋类型的因素影响。可以推测,爱情嫉妒和社会嫉妒的两种不同的嫉妒。

   为什么女性允许男性身体出轨,男性允许女性感情出轨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