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中的神经通路理论
--人类心理障碍的生物学基础及思考(79)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年8月1日
我那天在顺昌县讲课,《神经症的启示》,说到神经症,定义认为是没有器质性改变,只是功能性改变。我因此提出神经通路的概念,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因为所谓没有器质性改变,是相对的。只能说是没有我们现代科学检查证明的器质性改变,大脑的神经通路应该是有改变的。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讨论,或许是对森田疗法的新发展。
脑细胞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是执行信息存储,处理,神经胶质细胞是为神经元服务的的细胞。神经元相当于电脑芯片,其他电脑器材就是神经胶质细胞。人一生下来,大约有140亿个脑细胞,脑细胞死亡后不能再生,所谓凋亡,身体其他细胞可以再生。人类大脑占体重的5%,其耗氧量占20%,所以大脑很忙。大脑细胞是通过电活动,神经递质活动进行工作的。但是,一个脑细胞没有用,需要联系成为网络,这个网络相当于互联网。大脑怎么样形成网络呢?那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是说,出生以后,脑细胞上有无数个突触,开始是没有联系的,只能是漫无边际,乱七八糟地生长。当大脑受到刺激以后(包括身体刺激,环境刺激),这些刺激通过传感器(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觉,相当于大脑连接的传感器,物联网),传到脑细胞后,一些脑细胞的突触,和另外一些脑细胞的突触产生了连接,形成了神经通路,相当于我们的电脑连接了互联网,可以相互影响了。因此,一次刺激如果经常性,那这个神经通路就发达,就象一些电脑连接互联网,需要光纤一样,形成神经通路的高速公路,就是我们通俗说的,“神经很粗”,实际上就是神经习惯性反应,因为我们的车喜欢走高速公路,不喜欢走羊肠小道。而没有刺激,没有连接的其他脑细胞,其功能就慢慢弱化,甚至被隔离。这些就是我们人类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之所以没有研究,是因为我们人类的手段有限,对大脑的研究有限。所以,我们人类目前继人类基因组工程后,另外一个伟大工程就是人类脑工程。我只是进行理论探讨。使用人类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理论,我们来解释人类心理行为就迎刃而解了。
一、
胎教基础。人在胚胎形成了几个月后,大脑细胞就出现了。这时候的大脑是一张白纸,任何刺激都可以在大脑产生痕迹,就是脑细胞之间的神经通路的形成。抚摸,音乐,对话这些温和的刺激,形成胎儿健康心理。家庭暴力,母亲痛苦,胎儿暴力,胎儿创伤,消极刺激导致胎动频繁,使痛苦的神经通路活动频繁,以后孩子就容易痛苦。
二、
习惯养成。人出生以后,我们的父母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就是从一个动物的人,变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是人的社会化。吃饭,排便,睡眠,穿衣,卫生等习惯就是训练形成的。行为主义就是这样做的,胡萝卜加大棒,就是奖励加惩罚。实际上习惯养成,就是我们神经通路的连接训练,一个吃饭动作,就是相当于一个吃饭软件,是一系列脑细胞的组合,有序反应。训练到一定程度,吃饭的神经通路很粗,稳定,就成为习惯性动作,自动化反应。所以,我们吃饭从来不需要考虑吃饭的每一个动作,也绝对不会在不使用眼睛的情况下,送进鼻子里面。而且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做其他事情。当然,这些习惯养成不好,不顺,干扰,延迟等,都可以造成行为问题。
三、
学习价值。学习是什么?我看学习就是建立大脑神经通路的信息联系,记忆就是强化这样的联系。在儿童期,尽可能丰富的刺激,能够迅速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同时,学习不仅是读书,包括游戏,
四、
性格形成。性格就是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模式的总和。性格的形成,40%取决于气质,60%取决于环境。所谓气质就是神经活动的类型,这些与脑细胞的类型有关。所谓环境,包括身体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性格实际上也是习惯养成,是一种高级,复杂的习惯养成。就象我们的电脑游戏软件一样,行为习惯是单机版软件,性格模式就是电脑网络大型软件。参与的脑细胞更多,影响的因素更多,神经通路形成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改变起来也是更加困难。我们上面说了吃饭的习惯养成,我们这里说感恩的性格形成,就是感恩大型软件的生产,就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神经通路的形成,这些远比训练孩子吃饭困难。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社会环境等影响。就是行为主义,还有一个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如果父母孝敬爷爷奶奶,耳闻目染,孩子就养成孝敬父母的性格。中国传统的《弟子规》,从小就学习,当然就印象深刻。家庭文化,家族文化的倡导,孩子就习惯成自然。因为性格形成是更加复杂,更加深刻,所以神经通路就更粗,更快,因此一旦形成以后,改变起来就更加困难。所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五、
心理障碍。所谓心理障碍,就是神经通路的异常连接,只是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能检查到这些神经通路的异常情况,所以我们笼统说是功能改变。如恐怖症,具体说宠物恐怖症,可能就是与小时候偶然一次受到宠物的伤害刺激,形成了恐怖症的异常神经通路。若干年以后,再次受到宠物及类似生活事件的刺激,启动并且激活了这个异常神经通路,并且通过一系列性格基础,得到强化,成为恐怖症。这样看,任何一种心理障碍,都是可以寻找到童年时期的心理刺激。或轻或重,或近或远。精神分析理论,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寻找到这个也许并不在意的刺激事件,所谓潜意识的那个神经通路。因为虽然这个神经通路已经形成,对现实的人来说,只能是一个木马病毒而已。虽然我们没有感觉,但是或多或少在催眠中,梦境还是有蛛丝马迹的。森田疗法也是有这样的神经症形成机制的描述,森田疗法认为,神经症的形成,性格缺陷70%,生活事件30%,偶然事件,触发因素占1%。就是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事情,启动了神经症的按钮,就是激活了过去的异常神经通路的木马病毒而已。所谓恶性循环,精神交互,就是神经通路脱离了生活事件的本来的刺激,而神经通路内部电信号,神经递质的循环,就相当于柴油发电机的冲程工作一样,也相当于原子弹的裂变反应一样,痛苦结果的刺激,成为下一次痛苦产生的原因。神经症患者失陷于此,不能摆脱,欲罢不能。
六、
森田疗法。我擅长使用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习惯使用神经通路的理论,解释森田疗法。我这样做,也是我的森田疗法的神经通路形成,发达吧,哈!一旦神经症的神经通路形成,并且形成恶性循环,精神交互。患者就痛苦不堪,核心痛苦是自己不能摆脱,感到意志不自由,受到严重精神束缚。患者就是敏感,关注,痛苦,克服,失败,再关注……。森田疗法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所谓顺其自然,就是忍受,接受,悦纳症状和痛苦,才能打破恶性循环,切断精神交互。因为,我们刚才说了,痛苦结果的刺激,成为下一次痛苦产生的原因,痛苦着自己的痛苦。如果我们忍受,接受,悦纳这样的痛苦,就是消除下一次痛苦产生的原因。那么,为所当为呢?顺其自然可以打破恶性循环,避免神经症已经形成的异常神经通路不再恶化,不再循环。根本办法,治本之策,还是需要建立良性循环,建立并且强化快乐,意义的良性循环。就是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建立形成的自我奖励机制。用一个比喻说,小偷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小偷屡禁不绝,欲罢不能,实际上他的盗窃行为,每次都是能够得到金钱的奖励,奖励强化了他不劳而获的行为,如果不建立他工作获得报酬的奖励机制,基本上是不能解决的。我们上班工作,为什么能够成为一种习惯,甚至还有工作狂。发工资就是一种最好的奖励机制,当然工作狂是一种精神奖励机制建立。如运动疗法治疗神经症,实际上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大脑产生快乐,而快乐进一步强化了运动行为。所以说,一个行动坚持3个月,就成为习惯,一个习惯坚持3年就成为性格。坚持以后,如果不运动,大脑没有内啡肽分泌,甚至产生痛苦。当然,开始的时候,运动比较困难,既是因为神经症患者异常神经通路习惯化了,也是因为运动疗法的快乐机制没有完全形成。所以需要一定的意志力,行动力去推动。运动疗法如此,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更是如此,因为运动疗法得到身体快乐奖励,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得到的是精神快乐奖励。我们说为所当为,就是做快乐,意义的事情。快乐就是自我奖励,意义就是外在奖励(社会和他人认可)。一方面这个行为启动比较容易,另一方面这个行为维持也是能够做到,启动靠意志力,行动力,维持靠奖励机制。身体快乐奖励是有限的,精神快乐奖励是无限的。如果大脑一个健康的,快乐的神经通路建立了,强化了。神经症的异常神经通路,就弱化了,淡出了。所以神经症患者使用森田疗法,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好了,实际上是健康的神经通路建成了。同样,神经症的治疗没有灵丹妙药,森田疗法需要一段时间,因为健康的神经通路建立需要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