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2,192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孩子支配性与雄性激素水平

(2016-07-26 09:36:13)
标签:

男孩子

支配性

攻击性

专制教养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男孩子支配性与雄性激素水平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726

   支配性是比较晚发展出来的一种人格特质,最早在5岁左右出现。支配性特质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值得高度重视,dsm5许多外化政治都是表现为过度的支配行为。支配性特质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的,指的是一个人的刚毅自信及语言和行为的坚定有力。高分特征表现为刚愎自用,喜欢支配别人;低分特征表现为过分顺从;中等程度就表现为坚定而自信,不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而感度服从他人的要求。

   睾丸酮与支配性的关系受到关注,mazur的生物社会双向模型认为睾酮基线水平在数年内的稳定性,并不能反映个体的遗传特质,而可能反映了几年内个体对社会地位的稳定状态。因为在社会竞争中,睾酮水平高可能会促进男性努力赢得比较高的地位。个体对社会地位的高预期会使睾酮的水平上升。最终赢得比较高社会地位的经验会使睾酮水平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与此相反的观念认为的基线模型,睾酮的信度水平在0.5-0.65之间。认为男性睾酮水平实际结果会使他的特征性基线水平上下浮动,这是遗传性的,可以被看作人格特质(包括支配性特质)的一部分。根据基线模型,青春期的睾酮水平会持续对当前和未来的行为产生影响。12岁的男孩子部分进入青春期早期的年龄,睾酮水平可能在这时候与支配性特质有联系。

   研究说明,青春期早期的睾酮水平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比青春期后期的睾酮水平更重要。事实上睾酮在青春期前期就开始增加了,8-12岁男孩子睾酮水平由于肾上腺功能初现和性腺机能勃起而逐步增加。肾上腺机能初现仅仅见于人类和高级灵长类(黑猩猩,大猩猩),睾酮水平从8岁开始达到可以测量的水平,勃起青春期即将来临时肾上腺分泌的性激素可能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性激素的许多变化早于身体方面(如体格)的变化,因此从性激素开始发生变化(6-8岁)到初潮或者遗精出现(12-13岁)就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分析性激素对行为的影响,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开身体发育等因素的干扰。

   父母教养方式是另外一种与儿童的支配性有关的重要因素,父母的专制教养方式(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比较多可能使儿童的亲子关系中的地位受到挑战,根据生物社会双向模型,这些可能激发睾酮水平的变化,而睾酮水平的变化引起支配性的变化。过去研究提醒专制的教养方式可能使支配性特质比较高的儿童变得更加叛逆,使支配性特质比较低的儿童变得更加顺从。在专制型母亲的教养下,8岁的男孩子的高睾酮水平与比较高水平的身体攻击行为相关。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与权威型,放任型的主要区别是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尽管攻击行为可能是支配性特质的外在表现,攻击行为并不能等同于支配性特质,在人类支配性更多以非攻击性的方式表现。

   工具使用,儿童人格问卷cpq,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支配性,轻松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充沛性,世故性,优虑性,自律性,紧张性。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包括惩罚严厉,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偏爱,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

   结果显示,青春期前到青春期过渡阶段,睾酮水平与支配性特质没有直接关系。发现8岁男孩子睾酮水平与支配性没有关系。8岁男孩子大多数处在青春期前期,但是其他研究发现,在专制型母亲教养下,8岁的男孩子睾酮水平高并且身体攻击行为多。支配性可以通过攻击行为表现,但是更多的时候是通过非攻击性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10-12岁男孩子睾酮水平与支配性没有关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孩子从10岁进入青春期,研究显示,睾酮与男性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支配性研究,认为目前不能肯定认为青春期不断变化的睾酮水平可以影响男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过去研究显示,12-14岁的睾酮水平能够预测16岁的支配性,10-12岁的睾酮水平不能预测。考虑到12-14岁男孩子睾酮水平增加幅度大,16岁基本达到成年人水平,10岁睾酮迅速增加趋势没有开始。

   12岁时,母亲专制教养行为越多,男孩子支配性特质越强。母亲专制教养行为越多,12岁男孩子的睾酮水平越低。研究儿童发现,睾酮支配性关系可能受到个体社会地位稳定与否的影响。目前关于儿童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研究多,在亲子关系中社会地位关系比较少。专制教养往往对儿童在亲子交往中的社会地位受到威胁。专制型父母在与孩子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坚决要孩子听自己的话,告诉孩子“因为是我说的”,并且常常威胁要惩罚孩子。权威型,放任型父母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感受到拒绝和惩罚。如果父母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权威型),而不是高压控制(专制型)实现对儿童行为的管理,则可以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自我肯定(支配性的一种表现)和心理健康,即权威型教养既可以让儿童更愿意听从指导,又不会伤害儿童的自信。研究结果显示,12岁时母亲的专制教养行为可能与男孩子支配性特质强弱有关,说明父母应该注重教养方式的优化,以帮助男孩子发展恰当的自信,促进男孩子的心理健康

    男孩子支配性与雄性激素水平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