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意图的客观强度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年6月3日
自杀是我国严重的健康问题,近年来我国的自杀率有所下降,每年大约有13万人死于自杀。如果按照自杀未遂率是自杀率的6倍计算,每年有超过80万人到医院救治的自杀未遂。自杀意图的强度是指个体希望自己因为自杀行为而死亡的强烈程度。过去研究显示,我国的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的大部分是自杀意图不强的冲动行为,并且这些自杀行为者的特征不同于那些自杀意图强烈的自杀行为者。国外研究显示自杀意图强烈的自杀行为者,致命性更高,死于再次自杀行为的风险也高。自杀意图的强度与无望感程度有关,伴随抑郁症状或者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图更强。
Beck的自杀意图强度量表sis,从个体实施自杀行为时选择的环境和个体对被救治的预期等方面对自杀意图强度进行量化。但是量表适用对象,信息来源(本人,家属,其他亲友),使用受到限制,如反映自杀未遂者实施自杀行为对行为致命性和救治可能性的主观看法,对自杀死亡者不合适。(这些也是自杀研究的困难)
工具使用,自杀意图客观强度量表ossi,8个项目,实施自杀行为时有无他人亲眼看见,选择的自杀时间是否容易被别人发现,是否采取避免别人发现的措施,有无求助,有无事先准备后事,是否事先充分准备自杀行为,有无遗书,有无告诉别人想自杀。自杀方式选择:服用农药,服用治疗药,使用刀枪绳或者其他方式(跳楼,溺水)。
自杀意图客观强度量表主要从已经实施的自杀行为的客观特征(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事先准备等),而不是实施者的主观意图来评价行为的严重程度。自杀已遂的客观意图强于自杀未遂,服用农药者客观自杀意图低于采取其他方式自杀。
8个项目中,有为留下遗书与自杀准备因素相关性低,可能是因为我国的自杀行为中很高的比例是冲动行为。我国自杀准备因素比较低,说明我国很多自杀行为没有深思和事先的计划。当然,农村留遗书的情况,低于大城市的案例。
访谈的一致性是一个挑战,特别是自杀准备因素,容易受到回忆偏倚和系统性误差影响,消除偏倚就是尽可能早进行访谈。对自杀死亡案例的家属和亲友进行访谈也是困难的,因为有居丧反应。本人和家属往往倾向于讲述对自己有利的细节,忽视不好的内容。其他亲友了解又不全面。
研究显示自杀意图客观强度没有男女差异,因此女性自杀未遂是男性的2倍,不能解释为许多女性自杀意图强度低而实施了自杀行为。因为无论是自杀还是自杀未遂,自杀意图强度没有性别差异,造成更多女性实施自杀行为,并且在我国女性自杀率比较高的现象可能是其他原因。
服农药是我国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也是冲动性自杀的特点,服农药者自杀意图强度是最低的,甚至在自杀未遂中还低于服治疗药物者,使用刀枪绳者意图最强烈。自杀意图的强弱不完全与自杀手段的致命性一致,手段的容易获得并不是这个现象的原因,至少不是主要原因,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农药比刀枪,绳索,治疗因为更容易获得。对农药的毒性和后果估计不足也许是低意图自杀者选择农药的可能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