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动青少年的分离经历

(2016-05-30 10:15:10)
标签:

分离

青少年

留守儿童

安全感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流动青少年的分离经历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530

   流动亲是指进城务工但无居住地户口,和本乡本土保持密切联系的10-17岁青少年。2010年我国18岁以下流动亲为4271万人,其中广东省434万人,占12%,远高其他省。因为各地公共服务与户籍捆绑,流动青少年在城市生存和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城市流动青少年的父母倾向于自己先到城市打拼,而把年幼子女留在户籍地老家生活和上学,因此流动青少年在早年多有与父母长期分离留守老家的经历。

   依恋是由精神分析家鲍尔比提出的,是儿童少年在早期与主要照顾者形成的一种情感上的联结,这种情感联结是儿童少年形成安全感的基础,安全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前提和行为背后的重要驱动力,是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基础。依恋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着朋友,爱人,子女等依恋对象加入发生修复,也可以随着不良生活事件发生(父母争吵,离婚,被遗弃,丧失主要照顾者,压力事件,贫困)而发生变化。不同形式的依恋关系中断或者依恋质量的改变会引起心理问题。主要照顾者在依恋形成的关键期与幼儿分离半年以上形成了分离创伤,导致婴幼儿形成不安全型依恋关系或者使已经建立的依恋质量发生变化

   对于有早年分离经历的城市流动青少年,与父母分离的障碍被消除,家庭的功能逐步恢复,加上该年龄段儿童对亲密关系和性爱的强大需要动力,使他们正逐步把依恋对象从家人转变为同伴和恋人,发展同伴关系(人际关系理论),积极寻求修复不良依恋经历的机会。这种修复机会是否能够弥补早年留守经历带来的分离创伤和城市适应伴随的困难,获得情绪和行为上的健康发展。

   工具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包括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安全感量表sq,包括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

   结果显示,分离青少年和非分离青少年的户口性质诱农村户口为主,非分离青少年本省户口多,广东省内打工与子女分离比较少。分离儿童男性比较低,说明流动青少年父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于把男孩子带在身边。分离青少年年龄比较大,可能是流动青少年入学困难,推迟读书。

   分离青少年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比较高,在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比较高,分离经历对流动青少年造成创伤,使其表现更多安全感不足,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说明分离经历对个体的安全感明显偏低,这种创伤并未随着个体成年而消失,说明把孩子带在父母身边抚养有利于亲心理行为发展。

   流动青少年的分离经历  (图片:来自网络)

   安全感对分离经历亲困难有负向预测,对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说明帮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感有助于减少情绪行为问题,增加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女性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有分离经历女性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比男性青少年好,这些与传统文化的性别角色有关,社会文化期待女孩子更富有同情心,更加敏感,因此女性青少年表现亲社会行为。母亲监护对困难有负向预测,说明父亲分离青少年情绪行为发展更差,母亲监护青少年情绪行为发展相对比较好,反映父母抚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