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中的神经通路
--森田疗法工作坊思考(66)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年5月11日
去年,我听了台湾师范大学李思贤教授的《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影响与对策》讲座,说了神经系统的神经通路问题,我也联想起森田疗法。
【神经通路】李老师的讲课,给我们许多启发。我们一直认为心理障碍,行为问题,是难以寻找到神经系统的变化根据,是因为我们过去对大脑的了解极其有限。根据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人受到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其大脑的神经通路是有改变的,这些也成为性格、神经症等基础。我们的大脑是由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组成的,每个神经元上有若干个突触,就象榕树的树须一样。我们正常人的大脑发育后,神经元的突触和其他神经元的突触发生联系,并且形成神经网络,再形成大脑的复杂功能。哪个神经元与哪个神经元的突触产生联系,并且形成神经通路,哪个神经通路的粗细(相当于道路的宽窄),这些都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父母吃梨子,吃苹果,孩子大脑的梨子,苹果的神经通路就形成了。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吃梨子,梨子的神经通路就比苹果的神经通路更快速,宽大。这些就成为一个人的习惯,性格的神经基础。李老师认为,问题家庭和问题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消极的神经通路,将来改变起来非常困难,如隔代教育。就是改变一个坏习惯,比养成一个好习惯,费力气更多。
【神经症通路】现在看起来,神经症之所以叫神经症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有的人建议改为心理症。因为神经症有性格为基础,生活事件为原因,偶然事件为诱因,这是森田疗法认为的。问题性格或者缺陷性格也是有神经通路的基础。需要重点解决的是神经症的形成机制问题,为什么发病3个月以上,才能诊断神经症,而且神经症往往是长期的。就意味着神经症,也是建立并且形成了问题神经通路。就是说,过去健康的时候,这样的神经通路没有,或者很弱。通过生活事件,诱发因素以后,这个问题神经通路变得快速,宽大了。而神经信息的传送,不再经过健康的,正常的通路,而是特别容易走上问题通路。这样就可以解释,患者为什么总是往坏处想的抑郁症,明知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的去想一些观念的强迫症。所谓森田疗法的恶性循环,就是这样的神经通路出现短路,自我循环,反复强化,造成了神经症。
【森田疗法治疗】然后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往往都是有其生物学的基础,只是因为我们人类对脑科学的认知极其有限,所以无法客观描述并且呈现证据。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是有效的,情况也是一样,不过我认为的神经通路理论还是可以解释的。刚才说了神经症的形成,森田疗法理论与神经通路理论比较吻合。森田疗法治疗理论也是有道理的,事实上达尔文的进化论说,一切都是用进废退。如果问题的神经通路持续使用,正常的神经通路就弱化,萎缩,患者的神经症症状是越来越明显,健康的理念和行为越来越退化。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核心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顺其自然就是接受,悦纳,实际上就是不关注,不刺激,不使用问题神经通路。关键还是为所当为,就是做快乐,意义的事情,就是重新启用,强烈使用,坚持使用正常的,健康的神经通路,慢慢就形成了健康神经通路越来越通畅,快速。这些不仅需要理念觉悟,更需要行动强化。一个健康行为坚持就成为习惯,一个健康习惯坚持就成为性格。这样神经症就治愈,康复了。这里核心就是需要行动,需要坚持。所以森田疗法门诊治疗,至少需要3-6个月,如果需要预防神经症的复发,那还是需要坚持更长时间。正确,健康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我们就能够心理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