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神经症报告(2015.8.7)
(2015-08-12 09:49:32)
标签:
育儿 |
分类: 心理文章、心理故事 |
社交恐惧神经症报告(2015.8.7)
国家心理咨询师:吴剑,徐红燕
一、基本情况:求助者,男性,17周岁,独子,高二学生。
二、主诉和自述:
1. 主诉:与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接触,就感觉紧张,脸色通红,出汗,口齿不清等症状,已一年有余。
2. 求助者自述:一年前不知何因,与同学聊天,有女同学在场,说着说着整个脸就红了,很紧张,口吃,同学就笑话我。后来就再也不敢与同学聊天了,一讲话就脸红,总觉得同学在笑我。自己也感觉这样不好,不正常,着急想克服它,但越想越易脸红。目前注意力不能集中,睡不好,成绩也下降了,原来在班级排名中上,现在处于下游。9月份开学就读高三了,感觉很痛苦,很绝望。经上网搜索,得知系赤面神经症,在母亲和舅舅的劝说和陪同下,前来就医。
三、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1.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中等个子,衣着朴素,身材较瘦。进入咨询室步态稳,神情略紧张。就坐后双腿并拢,腰背肩绷直,有点僵硬。对答切题,语速慢,声音低,能叙述问题,自知力完好,有求治的愿望,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2. 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即往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家中独子,自幼体健,顺产,母乳喂养,性格内向,敏感,朋友不多,暑假与父母同住乡镇,开学高三。
四、心理测量
1.SAS电脑测试,分值(略)显示中度抑郁,轻度焦虑。
2.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生理原因--男性,17岁,正值青春期。
②社会原因--朋友少;对同学的笑话心存芥蒂。
③心理原因--性格内向,敏感,自卑;与他人缺乏有效沟通;认知错误,认为无法治疗了,绝望。
五、评估与诊断
1.初步诊断:社交恐惧神经症。
2.诊断依据:
①区别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外协调,人跟稳定,有自知力,自觉痛苦,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②心理冲突变形,系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a.病程,一年以上,3分。
b.痛苦程度,中度,自己摆脱不了,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或改变处境摆脱, 2分。
c.社会功能, 学习工作或人际交往效率下降,尽量回避某些社交场合,2分。
总分7分,社交恐惧神经症。
3.鉴别诊断
①与抑郁神经症相区别,抑郁神经症时间较长,两年以上。
②与焦虑神经症相区别,焦虑神经症的焦虑症状明显。
③与严重心理问题相区别,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为常形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近期目标:放松自己,缓解抑郁,降低焦虑。
远期目标:心理健康,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系统脱敏法、森田疗法。(说明森田疗法,解释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并且按照门诊森田疗法实施)
八、咨询过程(解释说明,什么是神经症,什么是恐怖症,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怖症有视线恐怖症,赤面恐怖症,表情恐怖症等)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