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移民的心理调查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5年7月4日
2011年开始,国家以湖南省为试点,启动特困移民避险搬迁工程。特困移民是指库区移民在初次搬迁后居住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容易发生区域,或者人均耕地0.2亩以下,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生存环境极端恶劣的移民。这些移民在初次搬迁以后生产生活仍然困难,有一半移民还处在比较严重的贫困甚至绝对贫困的状态,不得不再次搬迁。移民搬迁改变了移民原有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社会支持网络,对移民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中国三峡移民和生态移民研究显示,移民在搬迁以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工具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结果显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困移民的心理障碍症状检出率高于常住居民,说明少数民族特困移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差。说明在移民搬迁工作,不仅需要解决好移民安居和生产问题,提高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也需要重视移民心理适应和心理干预,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做和安置工作,引导移民尽快融入安置地。
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对缓冲心理应激,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社会支持水平比较低的移民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移民的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负相关。研究显示移民的社会支持水平比较低。特困移民作为移民的特殊群体,经历二次搬迁,社会支持网络遭受破坏,重建,再次破坏,再次重经的特殊进程。苗族,土家族特困移民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多是来自血缘,姻缘的人际关系构成,与教育,职业,社会交往的联系比较少,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与其他少数民族类似。因为移民时间不足一年,社会支持网络重建时间不足,在面对应激事件的时,他们获得社会支持的可及性,稳定性,有效性低,心理上难免产生焦虑,失落感,不能迅速适应和融入当地,因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比较高。对特困移民,安置地政府和社区应该加大力度拜访力度,心理干预,指导他们尽快建立新的,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环境。
移民心理症状受到个体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性别和年龄是影响移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特困移民中,女性,≥56岁的特困移民心理障碍检出率高,他们是特困移民心理症状的危险因素。女性对于移民导致的生活,生产方式改变和社会关系变化更加敏感,对新环境的认同和适应更加困难,一次更容易出现焦虑,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老年人因为年龄增加,身体健康状况和劳动能力下降,加之对故乡的思乡之情和社会支持网络缺乏,影响他们对新环境的融入,心理应激增加,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因此,女性移民和高年移民应该成为特困移民心理健康监控和干预的重点群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