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家乡路的五种走法
吴剑
2015年2月25日
光阴似箭,时间如梭,家乡的变化和中国的变化一样巨大。
昨天早晨,弟弟开着福特车从家乡小镇去南通汽车东站,父母的反复叮嘱还在耳朵边,车就到了我外婆家东面。我外婆家到我现在小镇的家,大约5公里,我过去走许多次,回忆起来大约有五种走法。
【小船】差不多不到50年前,我大约5岁,我记忆中最清楚的一次,我跟外婆去小镇上。我跟外婆一起来到家北面的大姑外外家(是我母亲的大姑丈,姓施,也是我小时候最怕和唯一害怕的人,我小时候没有什么害怕的人),他家后面是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摇摇晃晃的桥。大姑外外撑着小木船,载着我们两个。天空非常蓝,河水非常清,周围非常静,我手去摸河水,也是清澈冰凉的。船从小河进入大河,大河繁忙了许多,船舶也是百舸争流,那时的主要运输工具就是船。上街了,人很多,我第一次看到楼房,小镇的新华书店二层木头楼房。
【大船】我去我母亲工作的地方读书,但是每年暑假,寒假,我们都回外婆家过。母亲单位是医院,医院前面就是一条人工河,一条机器船每天晚上就停在哪里,于是,船舶上的人,跟我母亲都非常熟悉。那是小镇唯一去县城的交通工具,大约80公里路程,需要走一天,次日返回。因为熟悉,我们的待遇也是特别高,因为船舶途经我外婆家东面的大河,哪里本不是码头,我们可以让船老大靠岸上人。大船(家乡人叫机器快),行走5公里就快了许多,一般时速可以达到15公里左右,相当于自行车的速度。
【走路】从外婆家,到小镇我也走过。一说起走路,我就想起来我去世的小舅舅,他是当兵的,在部队练习了走路的能力。他不好骑自行车,我母亲说他笨一点不假。再远的距离也是走路,我真佩服他。以后有了三轮车,他才学习骑三轮车,不过,他的意外去世也与三轮车有关。我也数次走路,从外婆家去小镇。感觉很漫长,很痛苦。那时,好羡慕自行车,更羡慕公共汽车,那时马路刚刚修好,公共汽车极少,就是自行车也是很少。
【自行车】自行车的机会还是到来了,我母亲在1976年,调到小镇卫生院,我和弟弟先来小镇读书,那几个月,我们只能住在外婆家,每天早出晚归上学,中午在医院会计张波叔叔那里吃饭,他是我母亲老同事。我那时也是刚刚学习了自行车,我就开始带我弟弟。自行车是父亲的,是天津飞鸽牌,加磅的。一次,我和弟弟两个人吵架,还不得不一起去上学,我们在自行车上继续吵架,结果他就拼命摇晃自行车,我们一起摔跤了,我的脚出血了。他也目瞪口呆,我们继续默默无语自行车去学校。以后家中自行车多起来,我们一家人骑自行车去外婆家,队伍还是蛮大的,可以说是浩浩荡荡。
【汽车】坐在弟弟汽车里,我们一起回忆过去的历史,好像就是昨天。有许多我们能够回忆,有许多我们不能回忆。初四晚上,我们一起去外婆那里的一个亲戚家吃饭,弟弟的车载着一家人,轻轻松松就到了,好方便。弟弟说,农村现在大约一半人家有汽车了,汽车就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还是那个马路,只是从过去的石子马路,成为沥青马路。路上的车也是异常多,大约一半是外地的,是过年了。是啊,汽车时代就这样扑面而来。儿子打电话,问我买什么车好,我不知道怎么样回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