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性与极端化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5年2月3日
心理障碍或者神经症,可以说是一种幼稚化,极端化思维。他们不会抓住主要矛盾,或者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却纠缠于次要矛盾,或者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他们总是想万一发生怎么办?总是考虑小概率事件。大约都是因为情绪问题,导致心理活动的效率严重下降。
他们为什么不考虑9999,而考虑万一呢?当然不是智商问题,也不是幼稚问题,而是陷入思维困境中,不能摆脱。正常人思考问题,是有一定规律性的。科学的,健康的思维,就是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如人的死亡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大事情。死亡也是有规律性的,如中国每年研究的疾病谱,死亡谱,就是死亡的规律性。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那我们就需要重点预防,重点关注,把健康资源向这些方面倾斜配置,这些就是我们对健康规律性有了一定程度把握,并且建立了健康管理的规律性。当然,这些死亡原因是人群的,针对每个人又不同了,人群有死亡规律性,个人也是有这样规律性。如长期吸烟的人,肺癌发生的可能性大,这就是规律性,那么每年就需要进行体检。我们一些强迫症患者怕死,这也是能够理解的,怕死的具体对象是怕细菌,那就是失去了规律性把握,陷入极端化思维。因为细菌有危害的、健康的,因为身体细菌也是能够处在平衡状态,因为我们人身有免疫力能够抵抗感染,即使出现了细菌感染我们的抗生素也是强大的。强迫症患者就是陷入极端化思维,并且坚信不疑,产生痛苦。
我们不说负面的神经症,我们还是说正面的社会管理。我研究服务学,服务学也是有规律性的。管理就是对服务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并且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服务改进。对服务规律性的把握越准确,管理水平越高。如患者服务的满意度管理,就需要把握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一般规律性是医疗质量(治好病),价格便宜,态度良好,这样一个先后次序。如果我们能够把患者疾病治疗好,患者基本上是满意的,至少是70%,如果能够省钱,那更好。如果能够微笑服务,那就十分好。如果没有治好病,价格再省,态度再好,也是无济于事。对患者满意度是这样思考,对员工满意度也有规律性把握。如果本末倒置,那是管理失败,这就是极端化思维,极端化管理。
我们从健康,到社会,再到感情。许多男女谈恋爱时,就遇到许多困惑,特别是面对选择困境的时候。这些不是别人出难题,而是自己不了解自己。一个人为什么谈恋爱,就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已。那么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那一定也是多元化的,谈恋爱可以满足自己多元化的需求,也许只能满足一部分需求。谈恋爱的困惑,核心就是自我困惑,就是不知道自己需求什么?核心需求或者第一需求是什么?需求的分类心理学已经研究了。有高级需要,低级需要;精神需要,物资需要;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如:性欲,感情,精神,金钱,虚荣等需求,这些需求也是需要把握规律性,就是什么是自己最重要的需求,然后按照自己最重要的需求去追求,能够满足自己最重要需求的异性就是自己合适的对象,这样的对象其满意度大约就是70%,如果能够满足其他次要需求当然更好,满意度更高。如果仅仅是满足了自己次要需求,这样的恋爱就容易出现危机,这些也是极端化思维,是因小失大。
一个人的成长训练就是对事物规律性的把握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的水平高低也是对事物规律性的把握能力的大小,当然对事物规律性的把握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受到情绪,环境,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候,如神经症就是陷入极端化的绝境,不能自拔。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