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咨询的期待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5年1月27日
咨询期望是指当事人带入心理咨询或者治疗的一些预先的信念,包括对于咨询或者治疗过程,效果,咨询师或者治疗师,以及有关治疗干预的其他任何方面的信念。当事人或者患者在前来参与心理咨询或者治疗时,抱有的这些态度和想法对于心理咨询或者治疗进程,甚至最后的效果都会产生一些影响。这些影响不见得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反方向的阻碍作用。为了使心理咨询或者治疗达到更好效果,对咨询期望进行干预,得到支持性结论,就是干预可以改变对象的咨询期望。
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影响角度来理解咨询期望的改变,社会心理学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解释了人的态度改变机制。当个体认为某个事件重要性高(即个人卷入度高),同时又具有加工相关信息的能力时,就会受观点的强度和性质的影响,这是态度改变的核心路径。当个体不能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时,就会选择和沟通信息的性质和内容完全无关的周边线索,如信息传递者的吸引了或者信息的数量等因素,来对刺激情境进行反应,这是态度改变的边缘的路径。社会心理学把信息质量,个人卷入度(核心变量),信息来源可信性(边缘变量),来研究对象态度的影响。
对咨询期望的干预,是指改变当事人不合理的
,或者增加一些合理的认知,实质是一种态度改变和说服的过程。
工具使用想法列表技术,就是通过对言语表达或者书面文字的内容,来测量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语义差异量表sds。
结果显示,信息质量的主效应有意义,个人卷入度无意义。就是个人卷入程度对对象态度改变没有影响。因为前来参与心理咨询的当事人对于咨询的卷入度都是很高的,不需要考虑。也许说明,心理咨询态度改变的有关因素,个人卷入不是必要变量。随着大众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大众开始认识到心理咨询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因此主动接受心理咨询的个人卷入普遍比较高,大学生特别如此。
对象对信息来源可信性的处理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说明可能存在天花板效应,因为实验室环境值得信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