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互动模式
(2015-01-08 14:46:15)
标签:
情感 |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互动模式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5年1月8日
核心一:转嫁,家庭成员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呈现的责任和压力承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一家庭成员承担了家庭中无法化解的冲突造成的压力。呈现出孩子在和父母互动过程中成为家庭问题责任和压力的承担者。表现是2方面:一方面是父母不一致的观念和行为引起孩子的冲突和转嫁,另一方面是父母一致将问题归结于孩子自身的转嫁。1、当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表现出不一致的观念和行为时,孩子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冲突中。一方面体现为父母不一致的行为引起孩子的混乱行为,另一方面体现为家庭需要作出决策时,家庭就呈现出父母轮番轰炸孩子的混乱状态,最后将家庭的决策权转交给家庭外成员。2、当父母一致将问题归结于孩子自身时,父母推卸自己的责任回避孩子的申诉和忽视其不良行为。一方面使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情绪无法得到处理,同时阻断了孩子和父母进一步的情感沟通,父母对孩子表现出过度的冷漠和拒绝,孩子承担了所有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了无法跨越的鸿沟,孩子感觉和父母无法相处,只能选择逃离家庭。
核心二:三角化,家庭成员在互相作用过程中,由于家庭成员双方冲突引起的焦虑而使得第三者主动介入或者被动卷入所呈现的过程。表现是3方面:卷入家庭外成员进行结盟,父母一方和孩子形成结盟,夫妻假性结盟。1、卷入家庭外成员结盟形成的三角化指冲突一方因为受到过度的指责,而将家庭外成员卷入冲突之中来缓解对方的指责,从而使得冲突双方之间的问题无法解决的过程。而之所以卷入家庭外成员,一方面是因为冲突事件包含家庭外成员本身,但是其根本原因为冲突双方之间的对抗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冲突一方在家庭中得不到第三方的支持,因而转向家庭外成员来寻求支持。2、父母一方和孩子之间结盟形成的三角化是指夫妻之间关系疏远长期处于冲突状态,其中一方和孩子关系纠结,因此,当夫妻出现冲突时,孩子会习惯性的卷入冲突之中。一种现象是父母一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呈现为一致性的紧密,因此习惯性的联合对抗另一方。另一种现象是体现为父母一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对抗性的紧密,因此孩子会主动卷入父母冲突之中指责和自己关系紧密的一方。3、夫妻假性连接形成的三角化是指在家庭中,父母一方和孩子形成紧密的对抗关系,并且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当他和孩子处于冲突状态时,另一方基于自己的妥协而压制孩子同时提升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此看似父母之间形成了连接,实质上这种连接只是为了暂时性的回避冲突。
核心三:覆盖,是家庭成员在互动过程中,其中一方强制性用自己的想法,观念和要求来对另一方进行压制从而来掩盖和回避冲突的过程。1、对情绪的覆盖表现为一方在申诉和表达不满时,另一方用自我牺牲,就事论事的态度进行认可或打岔等方式来屏蔽这种情绪。2、对观念的覆盖,表现为当一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时,一方强制性要求他扭转这种想法和要求接受另一种观念,因此在互动中表现出坚持己见不听解释的否定他人观念,或者将他人和自己不一致的想法和行为标定为某种价值上的判断进行全方位的否定。家庭通过这种方式短租性的掩盖和回避了冲突,但是同时也阻断了相互之间沟通的可能,而掩盖下不一致同时也成为家庭不断滋生冲突的温床。
核心四:对抗,体现是家庭在互动过程中对于冲突的处理过程,基于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2方面,1、相互指责和否定的循环对抗过程,表现为冲突过程中,冲突双方通过冲突事件不断追究责任的相互指责和攻击并且要求对方做出改变的过程。2、见诸行动的对抗过程,是冲突双方在无法化解冲突的情况下,将情绪行动化来攻击对方掩盖冲突。表现为:暴力,冷战,逃离家庭,哭泣,提出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