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挫折也是存折

(2014-12-25 11:01:29)
分类: 心理文章、心理故事

挫折也是存折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1225

   p是一个高中生,父母曾经来心理咨询2次,他就是没有来,昨天,他还是下决心来心理咨询,因为在网络上查询了解了心理咨询,了解了我。

   来心理咨询还是比较消极,我认为他也是在观察。他说自己问题一大堆,自己面对问题的措施就是随便。我说这些就是任性,是一个新名词。不过,我过去了解他问题的前因后果,我只能自己多说一些了。他在初中生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父母的期望值也是比较高,什么人上了北大清华,什么人上了福建省最好的高中等,他的期望值也是水涨船高。如果是过去,那还是没有问题,因为那时南平市的初中生,可以去福州市,厦门市参加优秀中学的考试,如果考试不好,还可以留南平市继续读书。不过,今年南平市某中学调整了政策,就是在南平市建立实验班,配置南平市最好的教学资源,如果参加了实验班的入学考试,就不能去福州市参加考试。如果去福州市参加考试失败了,就不能上南平市的实验班,这些政策从学校来说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对考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当时就面临这样的选择,不过,他看到其他同学都签订协议书后,自己也签订协议书,并且参加了考试。考试以后,他后悔了,他感到失去了一次更好发展的机会,就这样形成了挫折。暑假期间,他情绪还好,开学的时候,情绪问题严重了。不起床,不上学,在睡觉。发脾气,怪父母,很失败。他不能接受这样的失败,他认为人生完了。不仅情绪出现消极反应,心理,行为,思维,身体也慢慢出现消极反应。前一些时间,他情绪慢慢缓解一些,尝试去上学,结果发现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根本不能适应。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他更加不能接受。

   心理测验显示,中度抑郁,轻度焦虑。

   针对他的情况,我提出一些建议:一是问题评估,我认为他是延迟性应激障碍,什么是应激障碍,就是遭受心理挫折以后导致的情绪等心理消极反应。其反应的程度与生活事件的强度,频率有关。超过3个月以上,没有缓解的是延迟性。生活事件包括外界的(自然灾难),内部的(期望值过高)。当然,心理反应还与个体认知有关,痛苦是有价值东西失去的心理反应,所以痛苦程度与价值程度有关。他目前的应激障碍已经影响到学习和生活,问题达到中等程度,需要积极面对,不能放任自流;二是解决途径,主要还是认知行为疗法,因为生活事件是需要通过认知起作用,那改变认知就能够改变情绪。行为疗法就是对情绪采取一些调节方法,除了药物外,还有非药物治疗。关键还是他自己需要面对问题,积极应对。因为心理治疗的效果,70%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这些不同于疾病治疗。他能够来心理咨询,说明能够积极面对问题,这些是进步;三是认知疗法,积极的认知,产生积极的情绪。一件事情的发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这些就需要他学习使用积极的认知,积极的角度去评价生活事件。对他来说,能够上实验班,虽然不是最佳结果,也不是最坏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虽然对他有一些残酷,但是,我们只能接受这样残酷的命运安排,何况还不是最残酷的。因为,后悔没有用,既不能改变现实,还增加许多烦恼,甚至造成次生灾难。人生是漫长的,也充满变数,甚至挫折。不过,不能因为一次挫折,而一蹶不振。人生是马拉松,还有许多节点,如中考,高考,考研,工作,婚姻等,我们能够把握好以后的节点也是不错的。通过本次挫折反应,说明他需要自我认识,自我成长。他虽然智商可以,但是情商不足,逆商缺乏。一个人如果希望成功,不是取决于他的长板,更取决于他的短板,这就是木桶理论,木桶装水多少,取决于短板的长短,这些需要他以后去弥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腿长,情商腿短,那一定走不快。他过去成长太顺利,没有什么挫折,父母没有进行挫折教育,以后需要进行挫折训练,提高抗挫能力,因为我们人生以后还有许多挫折。这些就需要我们把坏事转变成为好事情,化负能量为正能量,这有时候也是生活事件的意义。一帆风顺当然是每个人的希望,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四是行为疗法,我们每个人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我们在情绪面前不是消极的,而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放任自流是对自己不负责的态度,调节情绪的方法有许多种,如锻炼身体,兴趣爱好,情绪发泄,朋友交往,音乐阅读等,选择合适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是重要的,原则是无害,有效,方便,便宜。另外,放松训练也是不错的行为疗法,希望他能够学习,行动。到这里,他有了信心,我们握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