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中西结合,探索呼吸的奥秘
(2014-12-12 09:46:27)
标签:
健康呼吸科气管镜科室患者 |
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
南平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中西结合,探索呼吸的奥秘
□本报记者 李思敏
在人体每个精确的系统之中,呼吸系统别有奥秘,在医药领域更是如此。中医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优势在哪,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南平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即中西医结合肺病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医院便开始利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做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呼吸科主任陈琦辉告诉记者,呼吸科的历史可追溯到时任呼吸科负责人的黄河清及陈修祥两位医师身上,90年代院内就已经成立呼吸小组,后人员几经变动,只有陈琦辉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之路上坚持了下去。1998年,陈琦辉到福建省立医院呼吸内科进修,成为院内唯一进修过呼吸专科的医生。三年过后,他将专业发展起来,开始做气管镜、肺功能检查、过敏源检测等项目,是闽北地区率先开展此类项目的医院。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而言,中医的优势在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这个特点深受一些老病号的拥护。因此,近年来,科室的病人数量在不断增加,而随着年轻医生来到科室,一些新的技术也在慢慢发展,如今已能熟练做经支气管镜透壁活检、支气管镜穿刺技术、对肺癌的分析、肺癌分期的研究等等。2013年12月份,科室成为全省中西医结合呼吸肺病的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现在,科室已经配备了电子气管镜,可以做肺功能开展弥散功能检查,还能对间质性肺疾病诊断起到帮助作用,甚至可做尘肺等职业病的判断。科室还在积极探索用气管镜替代内科胸腔镜进行疾病的救治。陈琦辉说,气管镜的管子是软管,通过管腔进入胸腔,可以直接在病灶上做检查,可提高疾病判断的准确率。
在呼吸科,呼吸机也是十分重要的配备,早在2003年,科室便已开展机械通气,为患者赢取生命的呼吸时间。去年春节时,一位20几岁的年轻人被送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患者在家喝了过量的白酒,呼吸管道被呕吐物堵塞,引起窒息。陈琦辉为患者做了气管镜的治疗,将肺部呕吐物冲洗干净,再上呼吸机,当时患者血氧浓度很低,必须依靠机械通气方可维持生命,每天还得接受气管镜的治疗,直到四天过后,患者才慢慢恢复起来。
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危重症的抢救,科室做了许多努力。陈琦辉告诉记者,一次,一位患者被不明原因的发烧困扰了很长时间,翻看病例,患者年近70岁,最开始的时候只是肚子痛合并便血等问题,在其他医院外科看诊过后,开始发烧,在福州接受治疗过后,发烧不退,患者承担不起异地昂贵的医疗费用,转至人民医院问诊。在查看CT时,陈琦辉怀疑患者得了肺癌,再认真查看患者病例,发现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某段时间内体温是正常的,他搜集了体温正常期间的用药情况,经肺部穿刺,最终将患者确诊为肺癌。此前,无一家医院为患者做此方面的认证和检查。直至现在,患者还在自行喝草药治疗,经检查,肿瘤已经在慢慢缩小。
“对于西医而言,必须确诊这是什么疾病,方可进行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可对中医而言,从辨证的角度出发,便可为患者做治疗。”陈琦辉说,科室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又将呼吸机、气管镜等设备装配齐全,能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独到的治疗方案。在用药上,科室还为患者研制出益肺丸、扶阳平喘膏等中医药物。
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肺癌、肺间质疾病……呼吸科在疾病的判断和治疗上不断进步,在重点专科带头人、人民医院院长余天泰的带领下,科室从主任医师到技师等人才队伍不断完善,更结合中医优势,积极开展哮喘疾病利用三伏灸、三九灸等中医方面的治疗。陈琦辉说,下一步,科室即将开展多导睡眠监测以及气胸封堵技术,在发展的道路上,科室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