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犯罪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年11月1日
犯罪是一种与多种因素有关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各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犯罪行为并不会由任意单一因素引起,而是个体,家庭,人际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犯罪动因论把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分,主体因素和主体外因素。主体因素是指犯罪人犯罪心理赖以形成的生理状况,心理和行为犯罪水平等因素。心理因素是指主体原有的心理结构中存在的与犯罪心理形成密切关系的不良因素,主要包括个性倾向和性格结构中不良因素;犯罪人通过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积极地吸收主体外不良因素,从而内化成为犯罪心理。主体外因素是指与犯罪心理形成有关的存在于主体外的客观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情景因素等。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精神,法制等小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域,季节,时间,自然灾害等因素;情景因素包括侵害对象,现场及其他人,现场条件,气氛等。问题行为理论认为,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展受到社会心理系统的影响。社会心理系统包括3部分,个体系统,感知到的社会环境系统,行为系统。个体系统强调的是观念,情绪,问题解决能力;感知到的社会环境系统包括家庭,同伴,学校,邻里4个子系统;行为系统(特指不良行为)包括吸烟,饮酒,物质滥用,不良性行为,反社会行为,违法乱纪等问题行为,及学习成绩不良等一般性行为。这些都是个体犯罪的危险因素,如果不及早干预,有问题行为的个体可能会朝向犯罪的轨道偏离。
现实生活中,尽管犯罪的方式多种多样,犯罪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但是暴力犯罪和财产犯罪一直是近年来的主要犯罪类型。暴力犯罪是指以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直接侵犯或者危害到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如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财产犯罪是指非使用暴力手段,以侵犯财产为主的犯罪,如诈骗,贪污,盗窃,非法生产。
犯罪行为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社会支持系统,人格特质和家庭功能缺失或者紊乱有关。
工具使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tq,包括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艾森克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
研究显示,暴力犯罪人员童年期多经历情感虐待,身体忽视,具有精神质,外向,神经质的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低下,家庭沟通功能和总功能缺失;财产犯罪人员在童年期多经历情感忽视,具有神经质,外向的人格特质,家庭问题解决功能和家庭总功能缺失。
一个人的犯罪风险蕴含在他的经历和遭遇中,是一种劣势积累和负向强化的过程。人格一个成年人将来是反社会的,这个模式从青春期即开始。被忽视,虐待儿童中50%有可能发生青少年犯罪,40%有可能暴力犯罪。研究显示,情感虐待最可能与儿童边缘人格的形成有关。遭遇到性虐待的儿童和青少年更可能涉嫌性犯罪或者其他刑事犯罪。童年期受虐待带来个体高攻击性,情绪失控,暴力行为等负面后果,都可以直接导致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儿童长期受到忽视,增加暴力行为的发生。暴力犯罪人在童年期受到忽视,尤其是情感忽视,性虐待,身体忽视情况严重。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劣性的社会关系存在损害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的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负相关。暴力犯罪人员所获得的客观支持低于非犯罪人员主观体验的支持和客观存在的支持,之间差异导致暴力犯罪个体心理上的落差和不平衡感,促成暴力犯罪的倾向。
暴力犯罪人员存在精神质,神经质人格,暴力犯罪人员和财产犯罪人员性格趋于外向,尤其是财产犯罪人员,可能原因是财产犯罪人员大多数涉嫌诈骗,贪污,非法生产经营。外向性格的人好交往,更有利于从事违法行为。
暴力犯罪人员在家庭沟通,家庭总功能方面缺失严重,财产犯罪人员在家庭问题解决和家庭总功能缺失比较严重。青少年犯罪和家庭功能缺失关系密切,家庭结构对青少年的影响归根到底归结到具体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影响。犯罪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提出许多导致犯罪的因素,包括家境贫困,缺少与社会联系,结交不良同伴,毒品和枪支的可获得性,神经生物学因素,人格因素,家庭因素。其中家庭也是被看作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功能变量已经被一致看作青少年犯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家庭功能各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结构相关,家庭功能不完善,容易形成犯罪心理结构,出现犯罪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