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婚姻质量调查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年10月29日
婚姻质量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概念,是婚姻生活中的许多生活事件,婚姻互动和婚姻机能的大量特征的连续反映。与婚姻有关的问题,即如何界定婚姻质量的概念,如何进行测量及其相关因素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Locke的婚姻调适量表mat是最有效的测量工具。优点是题目少,使用方便,能够区别有无婚姻困扰的夫妻,既强调夫妻关系的事实特征和客观状态,又强调当事人对婚姻关系及其配偶的主观感受。
目前中国人婚姻质量研究比较晚,工具缺乏,台湾使用婚姻满意度量表,社会调查使用婚姻质量多维组合量表,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也是有局限性。将婚姻质量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丈夫和妻子彼此迁就融合的水平。
研究对象是已婚者(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离婚,丧偶),工具使用婚姻调适测验mat,15个题目。
结果显示,mat测量婚姻主观满意度和客观调适。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已婚者的婚姻质量存在差异,随计划年限增长女性的mat得分U型曲线。
我国已婚人群婚姻质量整体夫妻调适情况比较好,对婚姻质量有贡献的相关因素包括婚姻年限,户籍所在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有无子女,是否与配偶同住等。随着结婚年限增长,女性婚姻质量呈U型曲线变化,婚姻中期质量比较低,初期和末期婚姻质量比较高。婚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差异,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水平,结婚年限,是否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等对婚姻质量得分贡献比较大,而男性的户籍所在地,是否与配偶居住在一起对婚姻质量得分贡献比较大。可以进行的解释是,1、男性和女性在婚姻中面对和需要处理的问题有很大不同,对于婚姻中的这些压力事件,受教育程度高,个人收入水平高的女性可能具有比较多的个人积极资源,可以更好应对。而男性在婚姻中面临的调适和挑战与高水平高学历带来的优势没有太大关系;2、男性和女性的婚姻满意度受到性别角色约束的影响,角色约束通常降低婚姻满意度水平。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受性别角色的约束强度相对比较小,角色行为的界限相对模糊,其婚姻满意度比较高。男性性别角色约束强度可能在不同学历和收入水平的男性群体差异不大。农村和城市男性的性别角色约束的差异比较大,农村男性更多地拥有家庭实权,肩负就业养家的责任,婚姻价值观相对保守,婚姻调适能力相对比较差,婚姻质量相对比较低。在一些群体婚姻调适不良可能性高,如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下女性,个人收入在1000元以下女性,农村户籍男性,不与配偶在一起居住的。
婚姻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有差异,有的研究显示大多数女性对婚姻没有感到满意,整体看女性和男性在婚姻质量没有明显差异。
已经成为父母的已婚者婚姻质量低于没有子女的已婚者,对于婚姻中的双方来说,孩子的出生标志着婚姻关系进入到另一个时期。成为父母是欣喜的,同时又是压力重重的。对于使得这个时期的婚姻冲突加剧的原因一直是国外婚姻已经热点。可能的原因:夫妻双方的抑郁风险增高(产后忧郁症的可能性大);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婚姻质量陡降;婚姻双方性别角色是刻板的;他们需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的工作;父亲逃离到工作中;婚姻中的言语交流和性行为急剧减少。对于刚刚成为父母的夫妻来说,已经研究发现进行夫妻治疗可以减少婚姻满意度的降低,预防的发生并改善婚姻质量。相对中年夫妻对婚姻抱怨比较多负面情绪来说,比较年长的夫妻表现出比较少愤怒,厌恶,争夺和抱怨,可能的原因是年长夫妻在婚姻冲突中更加频繁地出现了退缩行为,而这对于夫妻双方和婚姻关系都是有帮助的。过去研究没有显示中年夫妻和比较年长夫妻的明显差异,在婚姻互动和互动时刻的感受评估,得到一致性结果,即年长夫妻在互动中感受到比较多情绪上的正性体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