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心理障碍患者知道,做不到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年7月15日
大部分心理障碍患者,心理问题求助者来心理咨询,有一个共同的话:这个道理我知道,我却做不到。如强迫症患者,明明知道没有必要去反复清洗,却不得不反复去做。如失恋的求助者,明明知道那个男人不值得她爱,却心理牵挂放不下。
是的,许多患者或者求助者,在平时不需要努力,或者使用意志力去解决的观念问题,在心理障碍或者心理问题后,却犹豫不决,寸步难行,裹足不前,就是所谓钻牛角尖。其他人说的道理,他们都知道。说明他们的智力没有受到影响,而行动力大不如前。也说明他们的心理弹性和心理灵活性大大下降,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心理咨询师跟他们说道理是没有用的,如果只说大道理,只能影响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效果,咨询信任。
这是为什么呢?人在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的情况下,心理活动的效率是下降的。这些效率包括行动力,灵活性等,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一个人遇到挫折不能应对时,遇到认知误区的时候,往往出现情绪反应。我们知道情绪反应也是人类的本能,是一种心理危机的自动应对。但是这样的情绪反应,如果的一定程度范围内的情绪反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因为生活事件时间长,程度重,情绪反应也时间长,程度重,往往不利问题的解决。从本能角度看,人类好像不应该做这样的傻事情,事实上,是因为人类大脑的低级中枢神经起作用,抑制了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的作用和功能,人类此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个目标,而是为了保存个体生命的存在(往往伴随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个更加高级的目标。因为强烈的生活事件,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安全。退缩,冷漠等都是这样的反应。
可以说,人类的一切生理反应,心理反应,都是有发生学的原理,我们不能盲目说其是错误的。作为我们心理咨询师,此时此刻说道理,讲理论是没有用的。就向对一个强烈情绪反应的求助者,去解决客观事实问题一样。因为我们解决心理障碍,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解决策略,一个是以情绪为中心的解决策略。此情况没有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资源,而是需要尽快恢复健康的情绪状态,才能有能力去解决现实问题。那时候,才能不仅知道,而且做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