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生的愤怒情绪调查

(2014-06-27 09:36:30)
标签:

情感

情绪

特质

初中生

动机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初中生的愤怒情绪调查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627

   近十几年来,愤怒情绪研究成为精神病理学,心身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研究热点。愤怒研究成果是spielberger提出的状态-特质愤怒理论,认为愤怒不仅包括即刻的状态愤怒,还包括在各种情境中体验愤怒倾向的特质愤怒。同时把愤怒的处理方式分为内向怒,外向怒,愤怒控制。愤怒情绪的产生主要有3个观念,生理性,动机性和认知性理论。生理性理论认为愤怒是由于生理唤醒和神经系统激活的结果;动机性理论认为情绪具有动机的作用,可以扩大需要的强度,从而增强动机,在个体利益受到侵害或者遭遇挫折时,处于保护的目的,个体会表现愤怒,是一种适应社会的行为;认知性理论认为在愤怒产生的生理因素基础上,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作用,对于外界刺激的认知,评价过程参与了愤怒情绪的形成。应对方式,宽恕,自尊与愤怒情绪密切相关。初中生是高频率愤怒群体,17%的初中生体验愤怒的频率大于每周一次。不适当的愤怒不仅会破坏人际关系,影响问题的解决,还会对的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由于不成熟的人格因素和情绪控制能力的相对不足,青少年容易受到愤怒情绪的不良影响,进而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了解青少年愤怒状况及探讨相关因素是重要的。

   工具使用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xi,分状态怒,特质怒,愤怒表达。愤怒表达分内向怒,外向怒,愤怒控制。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分指向问题的应对和指向情绪的应对。指向问题应对包括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指向情绪的应对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人际侵犯动机问卷trim,包括回避,报复,善意。

   结果显示,在愤怒特质及表达的性别差异方面,初中生没有差异。过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愤怒处理方式上有性别差异,男生的内向怒和愤怒外控明显高于女生。本研究显示,男生的愤怒科学高于女生,并且更倾向于外向怒。女生更倾向于内向怒。关于男生在愤怒控制能力上优于女生,因为男生为了防止愤怒表露在外,而往往做出的认知努力更多一些,因此男生对于愤怒控制多一些。

   父母婚姻良好度与初中生的愤怒指标相关,就是子女对父母婚姻良好度的主观感受越差,越容易体验及表达愤怒情绪。父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严厉,偏爱,拒绝)会促进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

   宽恕是为降低对侵犯者的负性动机(如逃避,报复)和恢复对侵犯者的正性动机(如善意)。研究显示,宽恕与特质愤怒,愤怒控制,愤怒表达相关。宽恕水平高的人对愤怒的调节控制能力比较好,不会轻易愤怒,而且在愤怒情境中即刻的愤怒唤醒水平也比较低。宽恕水平比较低的人容易愤怒,愤怒唤醒水平比较高,对愤怒调节控制能力比较差。个体特质愤怒水平高的,难以善待自己或进行自我宽恕,不容易做出宽恕他人的行为。

   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因为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身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举措。关于应对是应激事件和应激身心反应中的重要中介因素的观念被广泛接受。特质愤怒与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正相关。与问题解决,合理化解释负相关。就是高特质怒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因为这种逃避冲突本质的消极应对使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反而严重,激化而冲突,进而增加了愤怒的倾向性即特质怒水平。发泄情绪 合理化解释,逃避和幻想否认对于特质怒有预测作用。愤怒控制和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和合理化解释正相关,与忍耐负相关。就是愤怒控制能力强的人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内向愤怒与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正相关,外向愤怒与发泄情绪,幻想否认正相关。初中生在表达愤怒时,倾向于采用消极的,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

   2008zinner提出愤怒表达理论,解释愤怒情绪和动机的关系。愤怒表达有内向怒,外向怒,外向怒与趋近动机有关,多以攻击性行为表现。内向怒与回避动机有关,多以防御性行为表现。研究显示,内向怒往往通过回避性行为(回避,忍耐,逃避,幻想否认),外向怒往往通过攻击性行为(语言攻击,暴力攻击,报复)表现。

   生活事件可以激发人的情绪反应,初中生的家庭环境(同父母的关系,父母的婚姻关系是否和谐),学校环境(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社会因素往往是生活事件的诱发因素。生活事件在激发个体情绪反应的同时,因激活了个体的应对方式及宽恕系统。个体会根据自身及所面对的生活事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做出指向问题或者指向情绪的应对,同时也会选择并且采取对生活事件的宽恕态度及行为。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合理化解释)会解决引起愤怒的生活事件而使愤怒缓解,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忍耐,逃避,幻想否认,发泄情绪)因为不能解决问题而使愤怒长期存在。宽恕也影响愤怒情绪的消长。如果个体选择不合理的应对方式和宽恕态度行为来应对生活事件,那么每次的愤怒体验在其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会增加,长此以往,就会影响个体的特质怒。

   研究愤怒有关的应对方式,宽恕,是个体可以改变,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应对方式,策略,提高宽恕能力等方式来控制和降低愤怒,这对学校的心理干预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本研究涉及的愤怒解释率为36%,说明影响愤怒情绪还有更多的因素(自主神经系统,个人特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因此需要继续寻求那些影响中学生愤怒的心理因素,另一方面需要看到客观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不是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能够改变的,就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改善初中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物质和人文环境),为情绪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