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

(2014-04-01 11:53:36)
标签:

过程

人际交往

第三代

取决于

于一系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41

   精神障碍的暴力行为相关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一、              生物学因素。1、性别与年龄,男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而且暴力行为的方式也是不同,男性倾向于身体攻击,女性倾向于排斥、孤立、诽谤类间接或者语言攻击。12-18岁,暴力行为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成年以后呈现负相关;2、遗传因素,可能占37-57%,包括基因,神经递质等;3、神经生化与内分泌,冲动性攻击行为与中枢神经5-ht低下有关;4、大脑结构功能异常;

二、              社会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早期不良家庭环境,父母剥夺,低教育水平,不良成长环境,家庭收入水平低;2、家庭外部因素,社会关系不良,缺乏足够社会支持,周围同伴存在暴力倾向。精神病患者长期在精神病医院,并且社会隔离,不是预防患者暴力行为的恰当方法;3、社会文化层次,公众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患者的弱势定位,患者遭受暴力侵害的体验。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精神障碍患者暴力危害事件的过度关注和反复报道,不利于孩子暴力行为的预防。

三、              神经认知心理因素。反社会人格,核心是心理变态,表现为对暴力行为没有任何悔恨和愧疚,对受害者毫无同情心,对正常社会生活持久性适应不良;高冲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低下,高冲动性是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的特征,患者往往没有理由的突然发生反应性攻击行为,伴随强烈的焦虑或者愤怒情绪。心智理论是一个人感受和理解他人的信仰,情感,反应,愿望和意图的能力。孤独症,精神分裂症,注意多动障碍等患者,无法象正常人那样体察他人需要和感受,在冲突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四、              情境相关因素。暴力行为的实施有赖于一个人的素质倾向,另一方面取决于具体情境带来的应激。生物,心理,社会特征可以看作为是稳定的个人特质,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情境下,被激发产生的状态因素开始发挥作用,使个体倾向于采用暴力方式来应对。1、主观感受,包括挫折,挑衅,潜在威胁。一是挫折,作为攻击行为的核心来源的观念,传统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每一起攻击事件前都存在挫折体验,比较罕见。精神分析使用自恋型暴怒解释,因为夸大性感知自身受损而激发攻击性反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攻击。二是挑衅,或者厌恶性刺激,常见人际交往功能失调的个体,比较常见,大多数暴力攻击行为是相对轻微的冲突事件导致,行为前没有明确计划,他们认为是挑衅,其他人认为不是真实的,症状却坚信不疑。三是潜在威胁,暴力是对现实或者想象中的威胁反应,如生命,人身安全,自尊,重要客体,财产,道德或者宗教价值。暴力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来源动物捍卫自己后代的生物本能。精神障碍患者的感觉威胁可能是实际情况,他人意图或者态度的误解,甚至完全虚幻的妄想观念;2、情绪因素,反应性暴力行为明确性关的情感状态是不满,愤怒,焦虑。愤怒,敌意,攻击模型强调愤怒是敌意和攻击形成开始阶段的根本情绪。情感状态可能是真正负面情境,或者精神病体验,幻觉和妄想不引起暴力行为,只是引起激发暴力行为模式的情感状态;3、保护与促发因素,是选择暴力,还是非暴力的解决方法,还取决于一系列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抑制或者促发暴力行为发生。一是强化暴力行为的因素,通过暴力行为获得成功体验,同伴群体的支持,容易获得武器及自身身体的优势,对暴力行为的积极态度和生物学影响;二是保护因素,情境因素如他人出现有效控制行为,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法;如心理因素,对暴力行为可能后果的预期(如惩罚),反对暴力的道德准则,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潜在受害者的同情心;如生物学因素,镇静剂,或者激素;4、经验式预测,主要依靠医务人员自身知识和经验,优势是比较强的灵活性和个体化,可以针对案例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进行评估;主观性比较强,评估缺乏一致性,出现评估偏差,准确性比较差。西方的心理工具可以预测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和正常人的暴力行为;5、精算方式,第二代预测方法,寻找暴力行为的有关危险因素,形成检查清单,计算出可能性概率,代表个体产生暴力行为的风险值。开始是静态因素,以后包括动态因素,当然这些评估只关注有限的变量,只预测不解释;6、结构式临床评估,第三代预测方法,评估过去因素,评估当前因素,保护因素,环境背景,系统一致性和灵活性。分暴力行为的危险高,中,低。7、以后方向,传统暴力预测模式向风险评估和管理模式转变,是动态的,连续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