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考试焦虑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10月6日
考试焦虑是个体对有关学业成就失败担忧的一种情绪应激。
这种担忧受个体成就目标的影响。成就目标就是从事成就行为的原因与目的。成就目标有3分法和4分法。3分法就是成就目标为:掌握学习,成绩趋近,成绩回避。掌握学习目标者关注发展能力,成绩目标者关注证明能力,其中成绩趋近个体试图获得优的评价,成绩回避个体试图躲避差的评价。4分发就是成就目标为:在3分法的基础上,把掌握目标分成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掌握趋近个体关心的是如何能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掌握回避个体关心的是如何避免不理解,避免出错,避免完不成任务。
不同成分的成就目标对考试焦虑的影响不同,成绩回避目标与掌握回避目标对考试焦虑的非适应性作用。成就目标理论认为,不同的成就目标个体面对问题或身处困境时,会有不同的努力行为,而应对就是个体处理因为应激产生的内部与外部需要而做出的认识和行为上的努力。一般认为掌握趋近目标对挫折的积极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测力,掌握趋近者遇到困难时愿意求助同伴,更容易承认或者面对困境,更容易坦露自己。成绩趋近者拒绝或者回避求助,比较少自我表露,比较少情感共享。
工具使用考试焦虑量表tas,测量与考试有关的担忧和情绪化。成就目标量表ags,包括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特质应对倾向量表tcaq,包括消极应对倾向,积极应对倾向。
结果显示,中学生考试前一周的重度考试焦虑检出率达到31%,考试焦虑与高回避的成就目标,高消极的应对倾向密切相关。掌握趋近目标与考试焦虑负相关不明显,掌握趋近目标个体持能力增长观,视努力为能力的一部分,将努力看做是提高能力的一种方式。这种努力和能力不作区别的成就动机,可能使困境中的掌握趋近目标者有更多,更积极的努力行为,并最终体验积极情感。他们有比较低的自我卷入,使情绪不容易受情景影响而比较稳定。4分成就目标中只有掌握回避目标对考试焦虑有直接影响,但是有的专家认为,成绩回避目标与成绩趋近目标对测验焦虑的直接影响分别是掌握回避目标的3-1倍,因为学习考试与实验室不同,成绩目标者持实体论的能力观,掌握目标者更加看重哪里本身对能力的改变意义。考试前应激和考试过程中应激不同,当面对考试过程中拿不准的任务或者问题,被试体验到的不确定感会更加真实,更加强烈,更加直接。成就情景的不确定性越高,个体对任务难度好自身能力的知觉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感,从而诱发认知的与情感的失衡会更加严重,这使考试中的焦虑高于考试前的焦虑。成就情景的高不确定性,还会更加外化和突显不同成就目标者对任务难度的知觉,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及在挫折应对上的差异,这加大成绩-掌握目标个体在焦虑体验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积极应对能够显著缓解考试焦虑,消极应对能够明显增强考试焦虑。成绩趋近目标能够同时增强2种类应对倾向,对积极应对的促进作用是对消极应对作用的140%,成绩趋近对考试焦虑的缓解效果不明显。初中生的成绩趋近目标与积极应对倾向都显著高于高中生,但是考试焦虑上还是严重焦虑上没有差异,说明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要从干预应对倾向入手,重视减少其使用消极应对方式的频率。掌握回避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能够同时诱发高的消极应对倾向,消极应对倾向可能造成个体认知,判断,决策偏差,降低应对的有效性,促进恶性循环的延展,这种回避目标与消极应对结合的非适应性模式可能是导致高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掌握回避目标对考试焦虑的影响路径,既直接促进考试焦虑,又通过消极应对倾向间接加强考试焦虑,成就目标4分结构理论认为,掌握回避目标兼具掌握接近目标的优势,和成绩回避目标的劣势,当被积极驱动时,个体会试图提高能力,当被消极驱动时,个体试图回避差的评价,这种既追求能力发展,又害怕停滞不前,要求高并且顾虑多的特点,使得掌握回避个体身处与胜任有关任务情景时会有更多的自我卷入,高的自我卷入会诱发高消极的应激体验。这些可能是造成女生重度考试焦虑显著高于男生的原因,因为女生的掌握回避目标显著高于男生,而在消极应对倾向上又与男生没有差异。
这些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实质是担忧,这种担忧可能源自回避式成就目标,成就目标是个体在胜任情景中知觉到的行为目的,它是导致不同应对倾向于不同应激情绪的动机变量。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应该遵循认知-行为的治疗观,考试心理辅导应加强对回避目标-消极应对-考试焦虑这一因果链的系统干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