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灶
吴剑
2013年9月10日
一说起家乡的话题,永远是没完没了。
小时候,在农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烧灶。家乡的农村,过去标准建筑是三间正房,1-2间厨房,1-2间毛房(包括养猪),从大到小排列。灶就是烧火做饭的地方,极其重要。一般需要专门的人来砌,才能好烧,要不然费材。灶面上的锅,里面是几个大锅,烧菜炒菜使用。外面是两个钢精锅,煮饭使用(当然可以使用烧开水)。里面是几个汤灌,利用余热产生热水。灶旁边是水缸,后面是碗厨。灶后面是放柴火(房屋外面是柴火堆,家乡话是草*),一张矮凳子,就可以烧火了。当然,还有一把“火车(叉)”,向灶的炉膛送柴火的。灶壁上面有一些龛,放一些杂物,如火柴,蜡烛等。灶面是一种特殊材料处理,深灰很硬。灶台下面还有小龛,也是可以利用的,如在冬天放上潮湿的棉鞋,可以烤暖。节日时候,灶上需要贴喜信,供奉灶王爷。
烧火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儿童都喜欢玩火。稍微软的草,如稻草,打成小把,点燃以后,送进炉膛,着了以后,就慢慢放草。小孩子喜欢开始就放大量的草,结果没有着。着了以后,可以放一些硬的柴火,如棉花秸秆,那比较经烧火旺。有时候,怕火灭了,送进去许多柴火,结果因为没有空气,反到奄奄一息。大人忙来用火叉拨弄开,空气通了以后,火就旺了。夏天的时候,灌浆充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玉米,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烧着吃,现在叫烧烤。把这些玉米丢进炉膛,不长时间以后,黑乎乎的香玉米就出炉了。味道香,嘴巴黑,大家笑。烤红薯也可以这样。
维护灶的功能,一需要定期出灰,草木灰那是农家肥。二是刮锅,大人把打铁锅抬出来,倒磕在房外地上,用一个大铁铲,“噶次,噶次”刮,这样当然增加热传导。刮好以后,地面上留下一个黑圈,据说,小孩子不能站在里面,如果站在里面,以后跑不快,当然是迷信文化。
现在农村还使用灶,大多数是柴火加上煤气灶。城市里,基本上是煤气灶了,小孩子就没有了这样的体验,如果一去农村,一定还是喜欢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