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命意义感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8月15日
当前,青少年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甚至自杀行为的出现与个体生命意义感的缺失有关。生命意义感的确立关系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人格完善,良好适应社会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少年群体的幸福感。研究显示,目标和希望的缺乏,生命意义感的丧失是导致心理症状产生的重要因素。生命意义对预防疾病,身体健康,增强心理健康,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生命意义能够持续预测心理健康,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起调节作用,生命意义在个人面临危机和遭遇重大挫折时所发挥的作用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研究幸福感有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
工具使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S,评价青少年生命意义感,包括意义意志,存在盈实(无挫折),什么目的,生命控制,苦难接纳,死亡接纳。其中生命意志,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难接受是构成生命意义的追求与肯定,存在盈实和死亡接纳构成存在的超越。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包括自主性,掌控环境,个人成长,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标感,自我接纳。主观幸福感的评价工具,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
研究显示,青少年生命意义感,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存在年级差异,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低,可能因为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学习是生活的主题,积极体验比较少,来不及对自己有个良好的审视,不了解或者忽视关于生命的知识,对生命的认识不够正确。
在心理幸福感上,高中生比较低,说明高中生的心理适应性比较低,自我意识强,与同龄人比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因此对自己不满意。主观幸福感上,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都是高中生低,可能与高中生学习压力最大有关。另外高中生因为生活和学习压力事件,没有足够时间去应对,许多家长代为处理,亲自体验就少。
生命意义感高的个体幸福感水平也高,生命意义感低幸福感也低。Campbell认为人口变量(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智力水平)只能解释幸福感不足20%的变化。本研究显示能够预测幸福感水平,存在充盈感能够影响青少年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解释能力最强。存在充盈感目的是考察个人是否因为缺乏生命的意义,人生目的及感受精神空虚,焦虑所导致的存在性挫折的程度。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人生意义的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正确了解青少年不同阶段心理健康和生命意义感状况,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的放矢,有效实施。特别关注高中生群体,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对高中生进行正确引导,充分给予引导的个人空间,令高中生体验到比较高的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