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助心理干预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8月12日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提供心理帮助的一个重要媒介。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克服地域,时间,费用的限制获得心理帮助。目前,网络干预程序已经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治疗获得成功使用。在我国,心理卫生资源相对紧缺,网络干预程序具有广阔使用空间。走出心理创伤CMTR的网站,为国内首批针对创伤经历者的网络自助干预程序,并且进行试用。研究发现消极社会反应的担心,不愿意暴露自己的问题影响人们寻求面对面的心理帮助,研究考察创伤症状水平,创伤暴露态度,社会认可度。
被试者的发生频率创伤事件:身体伤害,亲近者突然没有预料的死亡,工作中家庭里或者娱乐活动中发生严重事故,性侵害,自然灾害,发生在他人的突然的暴力导致的死亡,交通事故,给其他人造成严重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火灾或者爆炸,武器伤害等。
网络自助干预程序:走出心理创伤MTR网站。为MTR伪装的中文翻译本,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提供教育性信息和应对技能训练来提高创伤经历者的自我应对效能感,改善其恢复水平。包括6个模块:社会支持,内心激活,诱发因素,无效应对,放松,专业帮助。使用文字,图片,图表,音频等文件,视频文件来帮助使用者了解创伤的相关知识,通过练习和自动反馈提高使用者的应对能力,并且通过自带的测试帮助使用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创伤恢复情况。包括12个常见创伤事件类型。创伤筛选问卷tsq,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量表。精神症状诊断会谈dips。创伤后压力诊断量表pds,创伤暴露问卷dtq,考察对自己创伤经历的谈论冲动,拒绝谈论的倾向和谈论时的情绪反应。社会认可度问卷saq,包括人们在家庭内感受到的不认可态度,在家庭外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的一般不认可态度(社交圈,工作环境,媒体),从社会环境中感受到的积极认可态度。网站满意度。
研究发现,人们的进行网络自助的心理障碍干预时,治疗前流失率在4-52%,治疗过程中的流失率0-78%,后续流失率为0-18%。对于网络自助心理干预的发展,高流失率是一个需要改善的问题。研究有41%被试者在自助干预开始前流失。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流失。未使用网络比使用网络有更高的谈论冲动。说明当人们强烈希望谈论分享自己的创伤经历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寻找可以直接交流的对象,如身边朋友,而不是通过网络自助服务进行创伤知识学习。程序步骤复杂也是流失率的重要原因。
降低干预前流失率是期望可以为更多人提供自助服务,改善治疗过程中的流失率是期望提高人们对治疗程序的使用程度,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网络干预程序对提高人们创伤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但是人们对干预程序的使用程度是一般中等水平。如社交恐怖症的10周自助干预程序,使用大多数在第一个星期,以后持续性下降。说明,人们在使用网络干预程序时,可能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重复阅读。
提高人们对干预程序的使用程度对于改善网络干预效果非常关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影响他们对网络干预程序的使用。问题程度比较轻的人更容易从网络干预中流失。原因可能是因为心理问题程度重的人更迫切需要帮助,有更大动力使用网络干预程序。被试者访问网页天数与他们从家庭中感受到不认可态度正相关,访问网页数与他们从家庭外部环境中感受到的不认可态度正相关,说明当人们感觉他人对就的创伤经历会产生消极的反应时,他们或许不愿意公开寻求心理帮助,而更愿意使用网络干预程序。过去研究显示,害怕在周围引起嘲笑,非议,疏远等消极反应是大学生不愿意进行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因。
被试者的创伤反应症状与他们感受的社会不认可程度正相关,与感受到的积极认可负相关。被试者的创伤反应症状与他们拒绝谈论的倾向,暴露创伤经历时的情绪反应正相关。说明,当人们经历严重的创伤痛苦时,他们可能会感觉自己不被社会认可,不愿意和人倾诉自己的创伤经历,而可能愿意使用网络自助心理干预寻求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