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营理念抓人才建设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2013-08-12 14:17:02)
标签:
健康 |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以经营理念抓人才建设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南平市第一医院人事科 叶先英
【关键词】 医院 人才 建设 经营理念
【摘要】人才是医院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医院建设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市场经营的角度,对当前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人才的合理流动、人才效能的发挥和人才效益的转化、特殊人才的使用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从经营的视角去观察和探索人才活动规律,用经营的理念和经济的手段经营管理人才,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时代,医院作为经营实体,其建设和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谁的人才引进适时、培养有方、使用得当、谁就可以在竟争中拥有持续发展力和后劲,就能够长久地占领医疗市场,而市场的竟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从经营的视角去观察和探索人才活动规律,用经营的理念调控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前医院急需解决和致力研究的问题。
一、用经营理念选择和培养人才
医院作为以科技知识为主要产品的服务行业,其成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对社会医疗需求的满足程度都取决于医院的经营能力。因此,要站在综合发展医院经营能力的角度去选择和培养人才。
多年来,各医院都在倡导引进和培养人才,也常常把拥有各类高学历人才作为医院综合实力的指标,缺乏关键岗位和创造效益有用人才,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效益观。人才资源的效益增值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市场需求应该是人才培养和引进最有说服力的标准。只有把用效益“说话”贯穿于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淘汰等各个环节,才能避免人才培养和引进中的形式主义,避免人才资源浪费和“虚架子”、“栽花盆”,使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真正起到提高医院的综合经营实力的作用,更好地为医院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把创新能力作为人才选择和培养的重点
“创新”是医院经营和发展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科技经济的发展,简单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在价值上巳经显现出差距。传统的"专才型”人才逐渐暴露出知识面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欠缺等弊端。医院要在医疗市场中保持较强的竟争实力,必须拥有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打造“专才型”和“创新型”统一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知识增值进一步扩展人才经营服务于医院创新发展的关键。
(三)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经营的出发点
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人才建设发展观,把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对医院建设有创造性价值的人员定义为医院的有用人才;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把人才经营的重点放在短缺人才、急需人才、创新人才上;要深入研究医疗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医学前沿领域的发展,用敏锐眼光发现技术热点和效益增长点,按图索骥选拔、引进和培养人才。
二、以经济杠杆吸引人才流入
人才资源作为医院的第一资源,利益和效能是驱动其在社会结构中流动的杠杆。人才在追求人生理想得到最大满足的同时,获取最大利益也是人才流动取向的主要动力。在人才经营中,准确地找到个体和集体所追求的共同点,合理地把握效益分配比例,是搞好人才引进和驱动人才合理流动的关键。
(一)以“双贏”为目的引进优秀人才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引进一个人才,而开展一个项目,带动一个学科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要重视关键性人才在医院经营中的催化剂作用,不要有“一千万买设备舍得,一百万给人才舍不得”的小农意识。在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要公正地体现人才的劳动价值。对个别能力突出、在医院发展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特殊人才,要不惜投入重金,同时创造优厚的内部化解,让人才充分地施展才华和抱负。还要灵活掌握人才的引进方式,根据医院和人才的具体情况,在引进政策待遇上应有灵活的方式吸引人才,在试用期内审核把关,协商确定好工资待遇,签订个性化劳动合同。
(二)以效益为纽带加强业内合作
人才引进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促进学科的发展,从而带动医院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以追求人才的最大使用效益为人才经营的最终目标,应树立“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人才引进、利用新观念,可以与省上或外省专家联系,通过扩大人才引进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地利用社会技术资源;可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技术项目合作、院间会诊或专家的 “候鸟式”流式,“借脑”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医院影响。
(三)合理疏通人才流动渠道
要及时研究医疗市场变化和医院发展走向,有预见性地调整人才资源结构。对人才资源既要科学积累、又要理智代谢。可以结合专业技术干部任期考评,走技术职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路子,对不称职的人员予以淘汰;对表现较差、年大体弱、不适应岗位的高职人员提前安排退休;对专业不对口或人才积压的,积极做好交流工作。
三、促进人才资源向效益的转化
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只是人才经营中的过程和手段,而实现人力资源向效益的转化,发挥人才对学科建设、对医院发展的推动作用,才是人才经营的最终目的。所以“知人善用”是人才经营活动精髓,
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适宜的条件必不可少,要在技术移植、项目开发、病源汇集等等方面,为人才的发展创造尽可能优越的条件,努力满足人才提出的各种合理需求。同时,还要积极釆取科研资金向能人投、先进设备跟着能人走、技术项目围绕能人设等带有倾斜性的人才政策,最大可能的发挥优秀人才创造效益的作用和潜能。
(二)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外部环境
要达到拴心留人的人才经营效果,权力、责任、学术地位、学术影响、住房、福利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因素。要不拘一格选贤任能,把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精、工作有活力、发展有潜力的 优秀年轻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通过负责任、压担子的方法促进人才的成熟和作用的发挥;要采取积极的宣传手段,扩大青年骨干的学术影响,提高他们的学术地位;还要在住房分配、学术待遇上,体现出对人才价值的认可和尊重。
(三)善待“草根型”人才
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经营战略中理应受到重视。而那些只受过本科甚至大、中专、教育多年始终坚持“一线”工作的“草根型”人才,同样是医院的重要资源。他们大多实践经验丰富,知识应用能力较强 ,在医院发展初期和资本积累阶段为医院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辩证地对待高学历和“草根型”人才的使用和发展,在现阶段医院面临的“一流的人才引不来,二流的人才不爱干,三流的人才干不了”的情况下,有十分现实主义。一是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高学历人才有一个实践锻炼和再培养、再提高的过程,如果急于求成,期望值过高,往往适得其反;与此相对,“草根型”人员中也不乏专业功底深厚、领导水平卓越、创新能力强的可重用人才。二是要体现公平竞争的用人原则。要坚待唯才是举,不唯文凭、资历,使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做好对“草根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但能够推动医院的创新发展,而且也为今后的“筑巢引凤”奠定了基础。
四、用经营的方法管理人才
搞好人才经营不但要有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和培养、使用原则,还需要有符合经济规律的人才管理体制作支撑。
(一)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介机制
评价机制是人才队伍建设最有效的指挥棒,贯穿于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淘汰等各个环节。必须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鼓励具有创新精神、做出突出业绩的基层人员脱颖而出。首先要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业务能力和科教水平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岗位要求,制定出分类分层的人才评价序列。其次,要改革人才评价方式。发挥社会人才评价机构的作用,增加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确立相互区别的评价主体和各有侧重的评价方法。必须以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和提升服务水平,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要紧紧围绕是否有利于医院创新发展这个核心,确定人才的标准。
(二)对人才的贡献实施有效的激励
医院的创新发展,需要一大批献身手事业的老中青知识分子作保障。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一方面要通过抓教育、抓管理强化医护人员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更要遵循市场规律,照顾个人利益,使知识分子的劳动价值在效益上得到合理体现。一是完善分配机制。坚持效绩优先的分配原则,各种门类、岗位按贡献参与分配。还要积极消除知识向效益转化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建立健全符合各类人才特点、体现工作业绩、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二是要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奖励与惩、戒相结合,做到奖罚分明,实现有效激励。三是建立学科带头人奖励制。评定出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及后备人员的人才梯队,并在培养、晋升、出国进修、技术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择优竟争的人才使用长效机制。四是岗位激励制。激励关健岗位是促进医院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实施主诊负责制、项目负责制、节支管理制等分配激励制度都是岗位激励管理的有效方式,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积极地挖掘潜力,合理利用资源,达到增加收治、提高收入、促进资源向效益转化的目的。
(三)树立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
树立人人都可成才的大人才观,为我们怎样正确认识人才、怎样认识不同层次人才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要求我们对人才工作进行分类指导,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把各类、各层次人才的潜能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医院要鼓励广大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成为行家里手,有创造性地工作,还要鼓励他们为医院的发展出谋献策,釆用“金点子奖”等形式,让每一位职工每年为医院或科室的发展至少提一条合理化建议,釆纳后根据产生的效益情况进行奖励。这样既可以增强职工的参政意识,还能为他们成才提供机会和平台。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面对机遇和挑战做好人才建设工作,是医院生存和发展关键。“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于人”,让我们携手用经营的理念、用惜才、用才的有效措施建立起一支能适合市场经济发展、有创新精神和战斗力的人才队伍,我院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掀开崭新的历史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