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暴力行为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5月8日
中学生暴力是发生在中学及周边(200米以内),中学生(个体或团体)蓄意运用躯体、工具、言语、非言语或其他诡计,对自身、同学、学生团体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其身体受伤、权益剥夺、生活品质下降、心理及精神状态恶化、成长障碍乃至死亡,增加学校管理难度,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的一类行为。校园暴力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关注个体特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出三级预防措施,和平缔造者方案,快速成长方案。
目前使用青少年暴力量表包括暴力行为测量,暴力倾向和风险测量,暴力遭遇和目击暴力测量。直接和间接攻击量表dias,忽视了自虐,自杀等自我伤害的暴力形式。Who的暴力遭遇问卷leq,重视亲密伴侣之间暴力,忽视了群体暴力,关系攻击等典型中学生暴力形式。有的没有涉及目击暴力,心理暴力。
量表编制,中学生暴力表现集中在:语言侮辱,散播谣言,威胁恐吓,财产损失,暴力游戏,体罚,肢体暴力,借助工具,打群架,绑架行凶,自虐,自杀。有的人不暴力分:心理暴力和躯体暴力,躯体暴力包括个体身体侵害,自残,自杀;心理暴力包括人格侮辱,关系攻击,性骚扰,权利侵犯。本量表的心理暴力包括:人格侮辱,威胁强迫,孤立排挤,造谣污蔑,物质侵占,自由妨碍,性骚扰。躯体暴力包括:攻击他人,团伙暴力,自虐,自杀。从实施暴力,遭遇暴力,目击暴力三方面收集信息。三角色回答:实施者,受害者,目击者。校标工具是暴力遭遇问卷leq,包括躯体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攻击问卷bpaq,包括身体攻击,替代攻击,愤怒,敌意。
结果形成量表,中学生暴力行为由心理暴力和躯体暴力组成,心理暴力包括人格侮辱,关系攻击,性骚扰,权利侵犯;躯体暴力包括攻击他人,自虐行为,自杀行为,极严重暴力。有了统一标准。过去有的人把学生暴力分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或身体侵害,言语侵害,社会关系操纵,财产袭击;或性与躯体暴力,严重暴力,轻度暴力;或暴力内容(显性攻击,关系攻击),暴力原因(工具性攻击,反应性攻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