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信任倾向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4月16日
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信任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是展开良好合作的前提。
有代表性的信任定义是mayer的: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暴露缺点、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的状态,并期待对方的行为会合乎自己的利益。有信任方和被信任方。一般信任倾向是针对信任方的,是指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信任方相信被信任方的言行、诚实和保守秘密的能力可以被依赖的倾向。一般信任倾向是对他人普遍意义上的信任感,并且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一般信任倾向高的人,会抱着一种仁慈的认知模式,会更相信他人是可依赖的,情感上值得信任的和诚实的。信任基础,信任领域,信任目标3维度的人际信任模型,建立儿童一般信任倾向量表cgtb。一般信任倾向对心理社会功能与社会关系都产生明显影响。信任倾向与诚实,社会责任行为,有效解决情感问题能力,学习成绩正相关,与抑郁,孤独感负相关。儿童时期,同伴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包括友谊和同伴群体关系。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双向关系,而非简单的喜欢或者依恋关系。友谊质量是衡量友谊关系的重要指标。同伴群体关系是儿童之间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行为准则,有相同的兴趣,经常共同参加某些活动的群体关系。同伴接纳水平是评价个体同伴群体关系好坏的重要指标。
信任不仅是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儿童对友谊的理解中的重要维度或者要素。现在关于信任和儿童友谊的研究,大多数重视儿童对友谊关系中信任的认知。如发现小学生会选择保守秘密,诚实守信的同伴来做朋友,并且在解释选择他们做朋友的原因时,倾向于报告是信任对方。12-15岁儿童才能完全认知到知心,忠实,可靠和相互信任是友谊的基础。对同伴表现过高或者过低的信任倾向的儿童,与信任倾向居中的儿童比较,会表现更高的社会排斥与更低的同伴接纳,儿童信任倾向与同伴接纳水平可能是一个曲线关系。
工具使用儿童一般信任倾向量表cgtb,从父亲,母亲,老师,同伴4方面检查,可靠,情感,诚实。同伴关系测量。友谊质量量表fqq,包括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坦露与交流,冲突解决策略,冲突与背叛。
研究显示,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存在年龄差异,年龄越大,一般信任倾向越高。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与父母,老师,同伴的交往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般信任倾向的形成。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认识到同伴关系的重要,并且意识到信任他人是特别关系建立的重要基础。儿童的一般信任倾向在小学阶段是不断发展的,研究显示,在儿童年幼的时候,父母经常灌输不加选择的信任引起的种种灾难性的后果,而这样的教育会对儿童信任倾向的形成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年幼儿童的一般信任倾向比较低,随着儿童年龄增长,与他人,同伴接触多了,儿童一般信任倾向逐渐发展并且趋向稳定。
因为小学生一般信任倾向发展存在年龄差异,与中,低信任倾向水平的小学生比较,高信任倾向小学生具有更高的特别接纳水平,在中高年龄段上,高信任倾向小学生的积极友谊质量高于中,低信任倾向小学生。这些可能与儿童时期对友谊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关。8岁的儿童仅仅意识到秘密分享的重要性,10岁儿童才意识到信任在友谊的重要性。因此,10岁开始,一般信任倾向高的儿童其积极友谊质量也高。在消极友谊质量上,没有发现与一般信任倾向有关,说明小学生还没有发展起消极友谊质量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在小学生看来,冲突与信任没有关系,这些有文化差异有关。美国儿童更加关注同伴之间发生的不忠诚,中国儿童少有这样描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