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家乡海鲜
吴剑
2013年3月27日
在南平市工作,也常常吃到海鲜,想起来小时候在家乡吃海鲜的品种,数量和味道。
福建省喜欢吃海蜇头,家乡人喜欢吃海蜇皮,还是家乡的凉拌海蜇皮好吃。当然,在冬天加一些脆脆的萝卜丝(家乡的麻萝卜),再放上几根香菜,味道好,样子好。小时候,吃得比较多的是海蜇末,差不多是海蜇皮的褐色下脚料,其实营养不差。父亲每次买上百斤回来,就当咸菜吃,现在没有了,因为那时,父亲在水产站工作,做领导。
家乡的文蛤是天下第一鲜,也是家乡特产。在福建省,可以少买一些,整个放的如冬瓜汤里增加味道。家乡当然文蛤非常多,吃的方法不同。一般需要劈开取文蛤肉吃,可以炒文蛤,醉文蛤,文蛤饼,文蛤藕夹等,味道十分鲜美。我记得我家1986年建房子,吃了数千斤文蛤,那时大约几分钱一斤。小时候,跟父亲,弟弟在海边住,下海去踩文蛤,现在成为家乡的旅游活动。小时候,文蛤的壳也是花花绿绿的好看,可以砸着比赛,看谁的结实。另外一种类似文蛤的水产品叫huan子,味道也是不错,就是泥沙多,需要好好洗。其实,在那个没有味精的时代,中国人特别喜欢鲜味,文蛤汤就可以有这样的作用。
泥螺也是家乡有的特色小菜,这次春节从家乡带了一些泥螺罐头。小时候,象其他人一样去下海,那时可以随便下,好像大海的海产品没完没了的多。就在滩涂上,随便拣上10多斤泥螺回家。泥螺在家乡基本上是凉拌吃,因为里面有泥沙,吃起来是一个水平,有时候可以骄傲一下,如果吃到泥沙了,说明水平差。小时候,医院院内一个邻居,突发奇想要吃没有泥沙的泥螺,费了好大劲去了泥沙吃,一下就吃完了,既好吃,又觉得少了许多乐趣。吃东西,有时候需要麻烦一些好。福建省吃泥螺,个儿非常小,也是连泥沙一起吃进去,好像没有什么饮食文化似的。小时候,家里有不少腌的泥螺,可以长年吃。
鲳鱼是东海,黄海的常见鱼种,现在少了许多。福建省鲳鱼吃法有许多,可能是来自国外的鲳鱼。小时候家乡鲳鱼非常多,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我母亲去外地开会,我父亲突然委托人带回家许多新鲜鲳鱼,医院领导说,交给医院食堂做,给大家吃。蒜薹红烧鲳鱼,味道太好了,没有人能够忘记。
海虾味道也是好的,福建省喜欢吃明虾,开水穿着吃,味道一般,九节虾味道好一些。家乡最好吃的是醉红虾,红色的,中等个,大小都是差不多,壳比较软。特别是春汛,秋汛的时候多。家乡买菜有一个早潮,晚潮的文化,就是早晚可以二次买新鲜红虾。回来洗干净,去虾须,高度白酒醉后,加上各种各样的作料,味道极好。当然,现在的白虾醉吃,味道也是不错。海米,在家乡叫虾米,也是多。我不喜欢吃虾米,因为有一次,我得了感冒,可是我睡的地方是一个虾米仓库,虾米味道和痛苦生病结合起来,就是条件反射。当然,上大学时,常常吃虾米过敏,以后也少吃了。我的表弟出生时我在家,外婆家买了一些海虾煮好晒干,准备做虾米。我跟弟弟不敢吃虾米,但是虾米头也好吃,黑色的。
梅头鱼,大约是这个名字,小小的,金黄的。如果是新鲜的,可以直接放入开水,稍微加一些作料就好吃,也非常容易买。这些鱼也可以做成为鱼干,清蒸吃。小时候,我暑假住海边。基本上没有素菜吃,不是鱼就是虾。吃得最多的就是梅头鱼干,大米稀饭,每天这样也是辛苦。
梭子蟹吃法不同,福建省是做汤吃,大个的清蒸吃,肥的蒸粉丝吃。家乡的吃法不同了,大个清蒸吃,还是比较少,那些需要秋天比较好,比较肥,而且是双壳的。中小个的梭子蟹,一种是醉吃,类似南平市的建瓯市醉蟹(就是特别辣)。另外就是炒着吃,炒的时候,加上各种各样的作料,味道也是不错。
蛏子也是家乡特产,过去主要是蛏干,现在有新鲜的蛏,也是竹蛏。蛏汤是家乡名菜,叫双竹,就是竹笋烧竹蛏。蛏干做起来比较复杂,我会的。首先是热水烧开,慢慢冷却后,劈开去泥沙洗干净。然后把原汤,加蛏,加上高汤,配上各种各样的俏菜,味道鲜美的蛏汤就好了,很白。几片红萝卜,几片青菜心,也好看。
这些已经不少了,我回家就可以吃到,朋友去家乡玩也可以吃到。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家乡味道,是永恒的美好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