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人也有分离焦虑

(2013-03-26 14:55:07)
标签:

杂志

心头肉

性格

流动性

思想准备

健康

分类: 心理卫生、阳光心理

老年人也有分离焦虑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326

   一说到分离性焦虑,我们常常联想到学龄期儿童,去上学时对所依恋的亲人分离时的不安,焦躁等情绪。有时候,心理咨询师在结束心理咨询疗程后,也需要处理好与求助者的分离焦虑。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独生子女逐步走上离家工作的岗位,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老年人的分离性焦虑的比例正逐年递增,忽视不得。

   生活在小镇上的老于夫妇,退休生活健康而稳定。长大成人,远走高飞的儿子,在大城市成家立业,并且有了小孙子。老夫妻两,每年最盼望的就是儿子全家回来过春节,忙忙碌碌准备了一个月。儿孙回来了,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团圆幸福,其乐融融,短短的春节假期眨眼就过去了。望着儿子,孙子远去的身影,于阿姨终于忍不住哭了!那些天,她心理感到空落落的慌,笑容没了,胃口没了,暗自落泪,嘴巴念叨,睡眠也不好了。还好有老伴的鼓励,安慰,陪伴,半个月才缓过神来。

   人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界上的一切爱,都是以结合为目标,唯有亲子之爱是以分离为目标,而这种分离给亲子带来的痛苦,也是人之常情。十月怀胎建立起来的牢固依恋关系,一朝分娩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使我们每个人第一次品尝到分离的焦虑。离开家上学,走四方工作,既有儿女离开父母、家庭,乃至国家的痛苦,也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焦虑。所谓焦虑就是一种强烈担心,既担心儿女,又担心自己。

   老年人的分离焦虑,其原因:一是人之常情,儿女是父母心头肉,虽然父母都知道儿女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但是这样的心理依恋的打破,自然造成痛苦情绪反应。其反应程度与亲子关系密切程度,儿女回家的次数和方便程度,独生子女的家庭现实有关,老年人的婚姻状态等,未来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面对这个残酷现实;二是情感悬崖,人有相聚分离,节前忙碌和期待,节中幸福和圆满,节后失落和痛苦,巨大的情感反差,考验着老年人强烈的依恋和脆弱的情感,呈现儿女不回家难受,儿女回家后的分离更难受;三是自身状况,如果老年人自身状况不佳,如孤寡老人,身体不好,经济贫困,年龄偏大,朋友不多,兴趣很少,性格依赖,情感脆弱等,其分离焦虑产生的心理反应就重,时间就长,恢复就难。甚至出现睡眠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心身疾病等。

   面对老年人分离焦虑,作为老年人和子女都需要积极调整:一是做好分离准备。离开家前,最好给老人留出做思想准备的时间,千万不要搞“突然袭击”,临时变卦。如提前告诉离家时间,提前准备整理箱包,提前告诉返回行程。把子女在外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尽可能让老人多知道,让他们多放心,少担心;和老人聊聊重返工作岗位后要做的事,可以让老人意识到,团聚将要结束,分离慢慢适应,大家接受现实。同时,多多告诉老人,下次回家的时间和承诺,给老人一个定心丸;二是多多联系沟通,路途中要电话联系,到了后要报告平安,以后要形成定期联系,经常联系的习惯,解除老人寂寞,缓解老人担心。电话,手机,语音,视频都是联系方式。写封信给老人的感觉也不错,寄些东西情意更浓,节日的问候,生日的祝贺,健康的关怀,快乐的分享。发现老人有情绪问题,多安慰,多鼓励;三是老人自我调整,老人的自我调整是关键,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面对分离焦虑,不消极,不回避,不封闭,要自我调节,积极生活。在自己身体等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多培养些兴趣爱好,营造生活乐趣,打打麻将,老年大学,上网聊天,出去旅游等。老人要走出家门,走走亲戚,找老朋友、老邻居聊聊天、解解闷,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规律;四是老伴陪伴生活,老年人的生活伴侣是最重要的,也是度过危机最可靠的资源,老伴要鼓励,支持,安慰,保证。如果情况严重,无法自我调整,可以去心理咨询求助。

   《家庭医学》杂志约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