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抑郁状态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年12月11日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指个体为适应内外环境要求以及有关的情绪困扰而做出的认知努力。9个调节策略分2类,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策略。适应性策略,类似于积极或者成熟的应对方式,包括5种策略:接受,积极重新关注,理性分析,积极重新评价,重新关注计划。非适应性策略包括:责难自己,责难别人,灾难化和沉思,与负性情绪正相关,类似于消极或者不成熟的应对方式。9个策略是不是2类并不固定,一个策略对不同对象,不同负性生活事件有不同作用。学生越倾向于接受策略,抑郁症状越多。
一般说,人在经历生活事件后,比较少使用非适应性策略,多使用适应性策略,但是非适应性策略与心理健康或者负性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
2个方面影响个体的抑郁,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如归因方式,自尊,依恋类型,应对方式;外在因素如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比较高,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应该重视。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说明个体经历负性
多,抑郁水平高。女性抑郁情绪高于男性,一方面女性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多。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多于初中生,抑郁症状更多,可能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大,主观体验压力水平高。中学生使用比较多的策略是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接受,使用比较少的灾难化,责备他人。在经历生活事件后,中学生更多使用适应性策略,少使用非适应性策略,非适应性策略与抑郁关系更为密切,同等程度使用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策略,非适应性策略对抑郁的作用更大,导致比较高的抑郁水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