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是一种幸福
吴剑
2012年10月24日
最近,看到电视台采访老年人,一个老年人说:他希望慢慢地生活,快快地死亡。好像与我发表的文章“慢生活,快工作”,有异曲同工的意思。我上次在建瓯市老年大学健康,给老年人讲了二个敏感问题,一是老年人的性生活问题,二是老年人面对死亡的问题,老年人非常关注。
中国人有一句骂人的话:不得好死。大约的意思是说,善终是一种幸福。昨天是重阳节,善终也许是许多老人最大的愿望。《中国医学论坛报》的“让爱陪你走完最后一程”的文章,是这样描述澳大利亚晚期癌症患者如何面对死亡的。
澳大利亚肿瘤科专家在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中的自然流露,人文情怀,全面周到的姑息医学服务,印象深刻。晚期癌症患者被安排在风景优美的宁养院,而不是医院。病房里阳光明媚,祝福卡片,传递幸福和温暖,不是我们中国医院的恐惧。他们看来,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象秋日落叶,迟早要回归大地的怀抱,当死亡不可避免时会坦然接受。其服务体系让患者得到满意的症状控制,患者在诊疗过程比较舒服,濒死患者也是一样。因此,死亡并不显得那么痛苦和可怕。适时的死亡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生存期待有合理预期,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有充足的心理和物质准备,良好的医患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生是值得信任,尊重,托付的,医生告诉真实病情,治疗计划,预期生存时,患者会仔细倾听,认真对待,积极配合,能够理性面对和接受治疗结果。我国的姑息治疗不多,死亡教育欠缺,对于死亡,医患双方讳莫如深,避而不谈,一旦死亡真正降临,患者的痛苦,担心,恐惧是可以想象的,患者家属的悲伤痛苦,手忙脚乱,埋怨情绪也是可以想象的。一家人对马上到来的死亡流露的理性,坚强,从容。现代医学虽然进步,但面对晚期肿瘤不能治愈现实,如何帮助患者减轻身心痛苦,是医生的职责,是人文的关怀。
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亲历患者死亡是每一个医生职业生涯中无法回避的事,“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道出医学的现实与医生的理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