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咬自己能否治疗心理病?

(2012-10-22 09:23:09)
标签:

森田疗法

心理障碍

宋体

症状

缓解

健康

分类: 人生随想、人生疗法

咬自己能否治疗心理病?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1022

   最近的心理咨询,发现一些规律。一个焦虑症求助者,她发现咬嘴唇症状能够缓解咬自己能否治疗心理病?;一个病理性盗窃癖,他发现咬手指头能够缓解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是治疗哲学。我说世界上一切方法都具有心理治疗价值,关键是看怎么样使用,代价多大,是否合适。心理障碍患者,有时候偶尔发现咬自己的身体一部分,能够带来症状缓解,这些是我一直鼓励求助者,发现自己的疾病规律,什么情况严重,什么情况缓解,然后再科学利用这样的规律性。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就是这样,他自己也是神经症患者,他发现与疾病对抗只能加重症状,接受症状后症状能够缓解,就提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理论。

   二是注意转移。许多心理障碍是注意的不合理确定,关注。如焦虑症是对紧张本身的紧张,导致紧张的恶性循环,事实上是更加紧张。普通人都知道,散散心,去旅游,能够缓解症状,如森田疗法说为所当为,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缓解症状。当然向快乐转移能够缓解症状,咬自己也是一种转移,虽然是痛苦的转移。当然,出现一些症状冲动时,不仅可以转移注意力,还可以使专注症状的心理,产生中断,打破的效果。心理障碍对症状本身的关注,能够强化症状,通俗说是钻牛角尖,也是执迷不悟,需要象禅宗一样棒喝一次。

   三是痛苦降低。人的痛苦有许多种类,有程度差别,有道德差别。所谓心理冲突的常型,往往导致道德痛苦,如婚姻冲突。心理冲突的变型可以避免道德痛苦,如躯体化症状,长期的婚姻矛盾,不能解决,女性会出现躯体化症状。说明,心理障碍是拿一个痛苦来代替另外一个痛苦,是拿身体疼痛来代替灵魂苦闷,如果这个人的道德观太强,如果心理冲突带有明显道德色彩,这样的转变有效。但是带来的另外一个躯体化问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人生意义缺乏,也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虽然是方法,但是是错误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因为家庭冲突,而捶胸顿足的情况,大约是用身体的疼痛,来缓解感情的危机。他会发现这时候,他的疼痛感下降了,心理麻木了。身体的疼痛,也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失恋的人,严重起来可以自杀。大约也是用一种最极端的方式,消灭灵魂的载体身体,来缓解灵魂的痛苦,可以看到,谈恋爱的人能够感到灵魂的存在,而灵魂的苦衷是最能够震撼我们人类的,严重失恋的人,往往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失神。治疗毒瘾,往往使用替代治疗,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看来,咬身体的一部分,可以带来身体疼痛。但是可以缓解心理障碍带来的精神痛苦,心理障碍的精神痛苦,又可以缓解更背后的道德痛苦。所以,我们不能说心理障碍患者不是没有努力治疗自己的心理障碍,而是他们努力了,付出了,只是方法错误,方向错误。如果长期使用咬身体的一部分,来缓解心理障碍的痛苦,那就一定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达到一种新的病理性平衡(错误的心理应对方法,偶尔短期使用可以)。那自虐又是一种新的心理障碍,是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自虐患者,咬自己的嘴唇,甚至出血,伤疤,他自己也在所不惜,别人却认为这个人不正常。那么,心理治疗的意义就是给求助者一个好的方法,有效方法,科学方法(所谓科学,就是别人特别是类似疾病的人使用过,大多数是成功,也就是统计学是成功的),让他从这个方法去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大,而且代价比较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