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樟湖镇蛇文化节

(2012-08-24 10:57:03)
标签:

宋体

樟湖镇

蛇王庙

崇拜

眼镜蛇

文化

分类: 我看世界、每日一图

感受樟湖镇蛇文化节

--闽文化与蛇文化心理学探讨

吴剑

2012824

   延平区樟湖闽蛇崇拜民俗文化旅游节,昨天在樟湖镇举行,早就听说樟湖蛇节有名气感受樟湖镇蛇文化节,昨天应卫生系统朋友邀请,前往樟湖镇。医院肿瘤科的医务人员也前往,因为肿瘤科护士长廖瑞月就是樟湖镇人,我们医院大约有10多名医务人员是樟湖镇人。

   我在网络上大约了解蛇文化节的内容,做有准备工作。8点多到了樟湖镇,这是延平区最大的镇,通俗说是樟湖坂,所谓坂就是一个土地高台,也是千年古镇。到镇口,就有许多汽车,四面八方的人云集樟湖,分享樟湖人的节日快乐。

   蛇王庙,就在镇口,规模中等,大部分还是新建筑,是一个发展中的庙宇建筑。据说,过去的樟湖有许多文物古迹,因为水口电站的建设,樟湖成为库区,整个集镇20多年前搬迁重建到现在地方,蛇王庙也是,因为它是樟湖最重要的文化。旁边一个古戏台,因为火灾而消失,十分可惜,现在中国人越来越感到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传统文化。蛇王庙外“闽越遗风,水陆平安”,门前巨香缭绕。庙中间是蛇王像,蛇王身上缠着绿蛇,中国传统的崇拜方式。上面是澡井,勾心斗角,旁边有钟楼,鼓楼。一边有一个玻璃房,里面盘在巨蟒。里面有许多照片,大多数是展示蛇文化节的。神像已经搬离蛇王庙,去游街了(大约6点就离开了),仍然还是有人对着空荡荡的地方磕头烧香。

   小杨在樟湖人,带着我进镇看游街。镇中间是一个宽直的大街,大约2公里长,60宽,两旁店铺林立,热闹非凡。蛇文化节在这里比春节热闹,人气旺盛,也是各个商家发财良机。我们向闽江方向走,越走人越多,气氛越热烈,声音越震耳。大约走到樟湖卫生院的门口,一些我认识的领导在这里迎接,准备祈求人民健康,卫生发展吧!

   终于等到了游街的队伍,卫生院的人忙着点起鞭炮,这里的规矩是,游街队伍经过到那个单位门前,单位领导需要接,队伍也是停留,放鞭炮代表热烈欢迎,单位和谐。游街的队伍象美国的巡游一样热烈,最前面彩旗队,后面是圆形的活动会徽,再后面是红衣女性锣鼓队,鞭炮响了起来(另外的牌子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面是正规的了,是举牌子,什么“回避、肃静”,这些是古代的,不合适了,但是细想起来,还是建议大家对神恭恭敬敬,我也向每个神双手合十,表示尊敬。然后一个个拍照片,留下纪念,前后大约8尊神像,依次隆重经过,享受鞭炮欢迎。

   大蟒蛇来了,引起一阵轰动,只见一个小伙子,案首挺胸,泰然自若,旁若无人向前迈着方步。一条大约2长,成人胳膊粗的大蟒非常柔顺绕在他的脖子上,悠然自得,大蟒的信子不时伸出来,还是有蛇神的风范。大家忙着拍照片,许多专业摄影师更是长枪短炮,抢占优势。另外,一条巨蟒是躺在笼子中,4人抬着向前,并且不时洒水以降低温度。据说,过去这个队伍还有许多儿童,美女,客人,玩蛇的人,每个人玩一条蛇经过,今年没有了。我好想自己亲亲蛇,这个过去比较恐惧的,现在却是神物。

   最后面是民俗文化,有不同的旗帜,有儿童队伍举着刀枪剑戟,当然是木头的。有锣鼓队,大鼓。有传统乐器队,就是喇叭,唢呐,二胡等。大多数着传统服装,有时候表演一番。还有本地民俗文化,我就不明白了。有一个身穿古代囚衣的老人,脖子上戴着木枷,上面写着:连公师父,王辰连七夕,九天行雷法主,头上戴在草帽。看来文化旅游节,还是需要导游啊。后面有士兵拖着竹片走,整个队伍大约有300,鞭炮把耳朵都震聋了。我跟朋友说,文化节非常热闹,还是需要专业筹划提升,现代元素包装。

   游街队伍需要绕过全镇,让每个单位,每个家庭都能够享受幸福。我们穿过镇大街,经过镇口及国道,继续在蛇王庙等待活动高潮。蛇王庙里很凉快,也遇到许多朋友。突然,又是人群骚动,原来来了4个玩蛇高手,两男两女。他们在人群中间,从容打开蛇皮袋,拿出蛇了,有人才认识是眼镜蛇,一种闽北常见的剧毒蛇。我开玩笑说,眼镜蛇不咬樟湖人,因为他们崇拜蛇,外地人因为吃蛇,所以常常被蛇咬。高手们开始表演,剧毒眼镜蛇温顺听话,毫无王者之气。高手加大力度,继续逗玩眼镜蛇。突然眼镜蛇昂起了头,增粗了脖子,一付进攻的样子,人群马上倒退几步。两个高手,开始斗蛇,精彩吸引了大家。后来,几个孩子玩蛇,我也上去摸了摸,手感不错,难怪人说美女是美女蛇。

   大约11点半,游街的队伍回来了。抬神的人,满头大汗,非常辛苦。神一个个顺利进入,齐聚大厅。中间是樟湖名人,蛇王庙理事,德高望重的几十个人,非常恭敬,手持香火。地面上,8个手持仪仗的人,队伍整齐。黑衣服道士,嘴巴在说话,大约是尊敬,祝福的意思吧,因为是樟湖本话。他手上高举黑色蛇图腾的东西,继续做法,然后众人承诺,齐跪。众人立即把这些神像抬上去,按放在他们本来的位置上,继续享受人们对他们的崇拜。

  

   我到福建省8年了,总想思考闽越文化,蛇文化的心理学探讨。樟湖镇上飘着旗帜,图案是闽子艺术字,外面是门子,里面是蛇型。中国就是中央之国,主要是中原地区,那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华夏建国以后,四方之地是蛮夷(武夷山的夷,也是这个意思,福建省当时是东夷)。这是优势文化的必然表现,包括语言的优势。以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人口逃难。也有一些人探讨世界,来到经济不发达,信息很闭塞的福建,成为古闽越人,以后建立了闽越国。在中原人的眼睛里,闽国多蛇虫,越国多尚武。

   也许,最早来到福建省的中原先民,第一次最痛苦的体验是被眼镜蛇咬(南平市现在还常常有人走出家门被蛇咬的病人,我们医院就治疗不少)。这个信息被传到中原造字先人的耳朵里,就造出闽字。闽子,表面上看,从门(房子),从虫(蛇),从民(音)。福建省就有了文化符号。以后,先民的图腾崇拜文化,不由自主把蛇作为闽地的崇拜对象,最恐惧的,最害怕的,最神秘的,往往最容易成为崇拜对象。蛇崇拜,明显一方面具有闽文化的特征,又具有中原文化痕迹。中原文化是龙文化,龙的图腾也是有蛇文化的痕迹(女娲,伏羲都是具有蛇身的人),所以闽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延伸和个性,是一脉相承。

   当然,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动物图腾需要提升到人的崇拜,特别是那些征服蛇,征服龙的人的崇拜。汉高祖提七尺剑斩白蛇,皇帝是龙子龙孙。用人来代替动物成为进步。于是我们看到,樟湖对蛇文化的崇拜,上升为对蛇神的崇拜,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能力崇拜。所谓神,就是我们希望成为的人。甚至有我们的祖先的影子,我们自己就有了这样的基因。樟湖人既然是蛇王的后代,蛇就自然是他们的一家人,自然不会咬他们。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这些是我们汉文化的最高境界。

   需要说的是,西方人认为是蛇文化,特别是弗洛伊德认为,蛇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这些在世界文化历史中,也是共同的元素。中国人也是生殖的崇拜者,渴望多子多孙是最幸福的事情。蛇的形状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是比较简单的联想。女性比男性更加怕蛇,实际上是对开始性交的恐惧。人类对蛇的崇拜,实际上也是对生殖器的崇拜,是对多子多孙的渴望,男性阳具就是这样的第一功能(据说,中医药壮阳药物最好是不是牛鞭,鹿鞭,而是蛇鞭,蛇的性功能是最强大的。我过去在江西省工作时,就有人介绍过蛇鞭酒)。只是对生殖器的崇拜,太露骨,太直白了,因此转变提升为对蛇的崇拜,这些就是文化的形成过程。所谓文化,用我过去的话说,就是拐弯抹角。

   人蛇共同和谐相处,应该成为我们的理念,许多人最害怕的是蛇,但是从理论上说,蛇更怕人。现实也是这样,人越来越多,蛇是越来越少。蛇进攻人,往往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人伤害蛇,往往还是为了满足食欲。所以,还是不吃蛇为好。当然,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能够体验抓毒蛇的感觉,据说,只要手法温柔,抓住七寸,就可以跟蛇友好相处。

 

   另外,据说,那天是樟湖库区到桥开工仪式,许多领导来了。过去这里交通马马虎虎,我一次去延平区最偏僻的巨口镇,回南平市是轮渡到樟湖的。有了桥,樟湖镇越来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