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的心理健康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年8月21日
我国自三峡工程开建以来,对库区移民的健康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三峡移民心理健康。结果显示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当地居民差,影响因素复杂。三峡移民是因为三峡工程实施进行的政府移民,而生态移民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散的居民转移出来,使他们集中居住在新的村镇的行为。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工具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随着我国近一些年生态移民工程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的郁闷被集中安置到其他远离家乡的乡镇。移民搬迁不但面临着原来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网络的破坏,而且还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其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甚至有的移民会出现长期的不适应搬迁导致返迁的现象。各种因素使移民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本次研究的生态移民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显著低与移民地非移民人群。说明生态移民心理健康状况不乐观,需要在移民区加强移民迁入后的适应能力干预,重视移民情绪和情感的需求,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提高移民生活水平,从经济和精神两个方面加快落实移民政策计划配套工程,营造和谐气氛,加强文化宣传教育,使移民尽快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按照性别分类,男性移民显著差异。男性移民主要是抑郁,精神病性问题严重,可能是男性在新的生活方式上比较难适应。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使人群精神压力增加。女性移民的躯体化症状和焦虑比较高,认为面对搬迁的事实,女性移民比较焦虑,搬迁消极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女性移民更倾向于自我认同,肯定自身能力,对现状焦虑感增加。
民族与文化,民族语言及宗教信仰密切关系,移民搬迁所产生的环境改变相应引起文化的变迁。长期的居住格局直接反映民族在文化地域人口,社会及民族的融合程度,人口迁移往往改变这样融合程度,从而对迁移者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回族移民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于汉族。宁夏是一个以回族为特色地区,回族人口大约35%,主要聚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特色极为浓厚,有着比较严格的民族风俗习惯,但是搬迁以后环境改变及相应该民族配套设施的落后,使民族习惯不能比较好地与环境相协调,搬迁原有的宗教活动场所改变,来自不同地区的外族文化的冲突导致回族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原因。
心理障碍检出率问题,老年移民心理健康水平更差,移民行为对老年人社会支持减少更加显著。所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关注老年性的心理健康工作更加不容忽视。在搬迁事实上,女性表现更加焦虑,从而坚定女性可能更容易受到应激事件的负性影响。显示女性移民心理障碍的发生危险高与男性,可能是因为女性对生活压力比男性更加敏感,更加情绪化。不同婚姻状况移民心理健康也是不同,独居的移民心理障碍检出率高,因为缺乏社会支持,降低了其对社会变迁的适应程度。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