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网络攻击行为

(2012-07-06 11:31:25)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少年网络攻击行为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76

   少年的危险行为作为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的密切关注。随着我国互联网和手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少年经网络平台的危险行为日益增加,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现象就是网络攻击行为。网络攻击又称在线攻击或在线骚扰。网络环境中的攻击行为目前没有统一定义。从宏观的角度看,凡是以互联网或者手机网络为媒介,使用信息沟通技术发起的攻击行为都可称网络攻击行为。传播学中主要采用“网络暴力”的概念,指的是群体性地利用网络技术对别人进行言语辱骂、公开其隐私权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并不包括网络上个人之间的攻击行为。网络环境中的攻击行为是伴随着信息与沟通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类特定的攻击行为。尽管网络中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现实生活中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两者在核心概念方面大体是一致的。因此,网络攻击行为界定为:以互联网和手机网络为平台,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对沟通或者群体有目的实施的意在造成伤害的行为,且这种行为是目标对象想要尽力避免的

   国外更多使用网络欺负概念,网络欺负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利用通信技术对他人发起故意的、重复性的、敌意的行为。网络攻击与网络欺负存在不少重合。

   把攻击行为按照动机分工具性攻击(指攻击者未受到伤害或威胁,其发动攻击行为主要是以此为工具和手段来获得某种好处),反应性攻击(指攻击者因生气、受到伤害或感到威胁时而发动的回应性、报复性的攻击行为)。每个攻击行为又分:外显攻击(指直接的,开放性的言语辱骂、恶意威胁),关系攻击(指意在破坏对方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攻击)。编制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ao-abs。按照动机分工具性攻击(没有受到他人冒犯,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时,对他人进行的攻击),反应性攻击(因生气、受到伤害或感到威胁时,对他人进行的攻击)。

   附: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

   工具性攻击分量表:

   指导语:以下条目是关于人们在为了上的行为表现的描述,请你仔细阅读,并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评估。当别人没有冒犯你时,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你是否在网络上出现过这些行为,这些行为出现的频率如何?请在相应的数字上打“√”(注:条目中提到的网络使用不只限于电脑,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连入互联网均属于使用网络)

1、  我在玩网络游戏时常常辱骂别人;*

2、  我在网络上故意泄露他人的私密信息;

3、  我在论坛、贴吧或者社交网站上辱骂过他人;*

4、  我在网络上发起或者参与过人肉搜索;

5、  我让我的其他网友和某人断绝关系;

6、  我在网络上冒充他人做一些对这个人的名誉造成损害的事情;

7、  我在网络上发表过针对某人的恶意或者伤害性评论;*

8、  我利用木马等黑客技术道用别人的网络身份(如QQ账号);*

9、  我在网络上和其他朋友说某人的坏话;

10、   我在网络上散布过关于某人或组织的谣言;

11、    我把某人从我的网络朋友圈中排挤出去;

12、   我在论坛、贴吧或者社交网站上将一些人排挤出去;

13、   我在某人的个人空间或者博客上对其进行辱骂或人身攻击;*

14、   我通过QQMSN或者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别人对骂;*

15、   我在某人的个人空间或者博客上对其进行威胁和恐吓。*

注:标注*的条目测试外显攻击行为,其余条目测试关系攻击行为。1=从不,2=偶尔,3=经常,4=总是。

反应性攻击分量表:

   指导语:以下条目是关于人们在为了上的行为表现的描述,请你仔细阅读,并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评估。当别人让你生气、使你受到伤害或者令你感到威胁时,你是否在网络上出现过这些行为,这些行为出现的频率如何?请在相应的数字上打“√”(注:条目中提到的网络使用不只限于电脑,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连入互联网均属于使用网络)

1、  我在玩网络游戏时常常辱骂别人;*

2、  我在网络上故意泄露他人的私密信息;

3、  我在论坛、贴吧或者社交网站上辱骂过他人;*

4、  我在网络上发起或者参与过人肉搜索;

5、  我让我的其他网友和某人断绝关系;

6、  我在网络上冒充他人做一些对这个人的名誉造成损害的事情;

7、  我在网络上发表过针对某人的恶意或者伤害性评论;*

8、  我在网络上和其他朋友说某人的坏话;

9、  我在网络上散布过关于某人或组织的谣言;

10、    我把某人从我的网络朋友圈中排挤出去;

11、   我在论坛、贴吧或者社交网站上将一些人排挤出去;

12、   我在某人的个人空间或者博客上对其进行辱骂或人身攻击;*

13、   我通过QQMSN或者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别人对骂;*

14、   我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短信对某人进行威胁和恐吓;*

15、   我在玩网络游戏时偷取过其他游戏玩家在游戏中的装备;*

16、   我在某人的个人空间或者博客上对其进行威胁和恐吓。*

注:标注*的条目测试外显攻击行为,其余条目测试关系攻击行为。1=从不,2=偶尔,3=经常,4=总是。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