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急诊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2012-06-23 09:05:37)
标签:
健康 |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
中医医院急诊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
1.科室介绍:
(省略)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治疗:
外感发热(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我科在继承吴门医学、山阳医学温热外感发热的理论与辨证方药的基础上,总结临床经验,提出早期重用清气法,研制“上感颗粒”,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明显。
急性咳嗽:
我科在中医治疗咳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患者单独运用中医疗法就能治愈。研制的“肺宁合剂”、“复方薤白胶囊”颇受广大患者青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院著名中医专家李青石主任、国医大师周仲英教授等提出疏风宣肺法治疗急性咳嗽,创制的“肺宁合剂” ,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感冒后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综合症的治疗方案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复方薤白胶囊对咳痰患者具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
毒蛇咬伤:
我科多年来总结形成了毒蛇咬伤综合救治方法:咬伤处循淋巴回流方向做多处横行皮下切开清洗,利多卡因加胰蛋白酶局部封闭,抗蛇毒血清静滴中和毒素,季德胜蛇药口服加外敷解毒,肿胀明显的肢体选取穴位针刺减轻肿胀,口服蛇毒清热汤进一步清解蛇毒。通过近年应用在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医学小故事
扁鹊
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虢君“流涕长潸”,哭得好悲切。扁鹊告诉虢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晚年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
二、病区
(一)病区走廊
1.科室介绍:
参照门诊科室介绍
2.中医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治疗:
中风病
对中风病的中医证候进行系统的研究。根据多年临床治疗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的验方制成中成药制剂“通脑灵合剂”,该制剂由制大黄、胆星、郁金、桃仁等中药组成,有化瘀止血,清腑醒脑的作用。我们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取得满意疗效,大大提高了中医诊治脑梗塞的临床水平。
卒心痛(急性冠脉综合症)
卒心痛(急性冠脉综合症)属于急诊急危重症。我科不断优化急诊处理方案,将卒心痛的急诊中医证型优化为虚实两类,实证以心脉瘀阻为主,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针对实证者采用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法,主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用三七、丹参等制剂静脉滴注或口服;虚证者采用益气养阴、敛营通脉法,主方以生脉饮加减,用生脉注射液、麝香保心丸等治疗,提高了卒心痛的抢救成功率。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
脾心痛是一种凶险的急腹症,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少数病例甚至可发生猝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逐步筛选、研制出“抑胰合剂”。它可以改善胰腺微循环,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胰腺血液循环,防止胰腺出血坏死,降低死亡率。
3.中医急诊历史渊源
《黄帝内经》
早在春秋两汉时期,《黄帝内经》就建立了急诊医学的框架。书中多次提到如何治疗的“中风” 、“厥症”都是属于急症的行列。如《素问·风论》:“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人中,则为肠风飧泄。”参见该篇“风之伤人也……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和“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可知“中风”当是感受风邪之意,是导致疠风、偏枯等病的原因,并非病名。此外,《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张锡纯对该段经文解释为“知其为肝风内动,以致脑充血也。其曰薄厥者,言其脑中所菀之血,激薄其脑部,以至于昏厥也。此言薄厥之发生,由于大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逆,气血上郁,偏离于形,上盛下虚,清阳闭塞,清窍不利而致突然晕厥,属于今之“气逆”所致中风之中脏腑证。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大部分篇幅都在描述如何治疗急症。
书中对风温夹惊、神昏谵语、热深厥深、阳亡阴竭、关格等的描述,与儿科临床常见的高热惊厥、昏迷、感染性休g、肠炎脱水、肠梗阻等急症表现相似。《伤寒论》对风温夹惊(高热惊厥)的病因病机、病情转归有下列论述:“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痪疚;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而对关格的描述如下,“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在急症诊疗理法方药方面的突破不仅形成了中医急诊医学早期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提出了较为先进的急救方法。如《千金要方》651卷25“备急”曰:“治自缢死方,强卧,以物塞二耳,竹筒内口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傍无令气得出,半日死人即噫噫,即勿吹也。又方:捣皂荚、细辛屑如胡豆大,吹两鼻中。又方:兰青汁灌之。又方:灸四肢大节陷大指,曰地神各七壮。”孙思邈除了继承前人已有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刺激(咳嗽)复苏、药物灌服等基础上,又引入艾灸,刺激有关经穴(地神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以加强综合复苏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
《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张子和所著,书中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科。张氏博采众长、善于创新,在5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救人无数,尤其善治危急重症,并在治疗方法、给药途径、急救器械、药物剂型等方面为中医急诊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张氏主张“古方不能尽医今病”,提出“驱邪即所以补正”的理论,善用汗、吐、下三法治疗各种危急重症,疗效显著、救人无数。如张氏在卷一《七方十剂绳墨订》中日:“诸痛为实,痛随利减” ,“实则泻之,实则散而泻之。”张氏认为,卒痛多为气机痞遏,血脉瘀滞,不通则痛。一泻之后,气机流畅,壅滞宦通,血脉疏达,病势顿挫。疼痛也随之缓解。骨伤科的诸多疼痛,乃气机不畅,气血瘀滞所致。故泻之、散之,可使痛减。
4. 养生保健
春季“冬残未尽”、“乍暖还寒”,气候变化无常,肌肤腠理渐开且风为主气。“风为百病之长”,此时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当预防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水痘等传染性疾病。《验方新编》说:“此症多发于春分之后,夏至之前,故曰瘟疫。如有鬼疠之气,又曰疠疫”。
风为外感病的先导,春季调理,应慎起居,避风寒,讲卫生,勤洗手,居室、办公室经常开窗通风,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减少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此外春天一到,花草焕发新色彩,过敏人群当减少花粉吸入,预防吸入性哮喘。
夏季
夏主热,长夏主暑湿,《摄生消息论》中有“夏三月属火……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唯宜虚堂净室、水 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 夏季热浪滚滚,暑气逼人,应避之有时。
宜选择阴凉通风处纳凉避暑,减少室外作业时间,干活必须躲避烈日炎炎的中午。同时需多饮凉开水,及时补充水分,尽量减少出汗,如感不适及时休息,慎防中暑。
夏月暑湿偏盛,湿与人合,易产生腹泻、疰夏,饮食宜清淡,慎起居,避生冷。
秋季
秋主燥,为“多事之秋”,秋冬之交燥气当令,此时当预防燥咳,《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燥邪易伤肺,常使人干咳不已,故因多吃梨、葡萄、百合以润燥养阴。此外,秋高气爽,易嗜食肥厚、瓜果生冷,加之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导致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秋风秋雨愁煞人”,多愁善感需防止抑郁症、咯血。故秋令要早睡早起,并保持神志安宁,保暖、保养脾胃。
冬主寒,“寒主凝滞收引”,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此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天气寒冷,常易发生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宜早卧晚起,防寒保暖,《素问·四季调神大论》:“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
(二)护士站
1. 急诊中医特色护理
(1)外感高热——升降散擦浴
升降散组方:制大黄,僵蚕,蝉衣,片姜黄。制法:取升降散一包加温水( 40℃左右)200毫升,充分摇匀。用法 :取仰卧位卧床休息,调节室温22~36℃,将升降散喷于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皮肤(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每处喷三次,边擦拭边按摩,擦拭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时延长擦拭时间,擦拭以皮肤发红为度,擦拭顺序依次为上肢、躯干、下肢,擦拭时间为20分钟。擦浴后1小时内服热饮600毫升后盖被静卧。注意事项:升降散适用于外感高热初起患者的降温治疗,凡出现过敏反应者,应立即终止擦浴,并及时观察处理。
(2)中药外敷
伤一外敷
调制方法:取饴糖加适量三色散搅拌均匀。用法 :将两张棉纸对折两次,开口朝上,先将伤一药膏均匀涂抹于第二层棉纸上,再将三黄膏均匀涂抹于第一层棉纸上,直接贴于患处。主治:主要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属中医的“伤筋”范畴。具有舒筋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注意事项:凡出现过敏反应者,局部皮肤有水泡、破溃、感染者禁用。
青敷外敷
调制方法:取饴糖加适量青敷散搅拌均匀。用法 :将一张棉纸对折两次(根据患处情况),开口朝上,将青敷药膏均匀涂抹于第二层棉纸上贴于患处。主治:主要用于软组织感染,属中医的“疖、痈、丹毒”范畴。具有清热化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注意事项:凡出现过敏反应者,局部皮肤有水泡、破溃、感染者禁用。
季德胜蛇药外敷
调制方法:取蛇药片20~30片(根据肿胀范围)将其碾碎。用适量温开水或食醋调成糊状。用法:直接敷于伤口周围肿痛处,局部用湿毛巾或塑料膜覆盖,保持涂药处湿润, 15~20分钟外涂一次,若外涂药干结时,应及时清洗后再涂。主治:主要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注意事项:患者应卧床休息,患肢制动,处于下垂位置;局部伤口切开排毒,保持引流通畅。
2. 急诊专科特色护理理念
优质护理
护理理念——蓬勃绿色蕴含无限热情,快捷畅通保护有限生命
服务承偌——技艺赢得生命,热情赢得满意
行为准则——分秒必争,全力以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了这一神圣的职责,我科全体护理人员牢固树立“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强化中西医理论、知识、技能、廉洁礼貌行医,对急危重抢救病人及时开放绿色通道,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让每一位患者放心而来,满意而归。
设立网上宣传栏目,面向社会开展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三)患者病房
三、名中医工作室
(省略)。
2.
以展柜形式介绍名老中医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