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精神病学的讨论往往远离医学

(2012-05-26 09:58:37)
标签:

中国

精神病学

精神卫生

宋体

精神病院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对精神病学的讨论往往远离医学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526

   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服务的复杂性时刻在提醒人们关注临床医疗外的许多东西。尽管百年精神卫生工作者从未停止过使其融入医学主流的努力,但至少到目前为止精神病学离真正的纯医学科学的目标仍然遥遥无期。

   随着生理医学,脑科学的研究深入,相关知识的普及,西方社会质疑精神病学科属性的声音已经日渐式微,更多的批评是指向现代精神病学研究和治疗僵界过大,就是所谓将本可以用更便宜的手段(心理咨询,教堂忏悔)处理心理行为问题医学化的倾向。暂时不说与中国比西方国家的宗教活动确实普及,心理咨询师和社工服务确实比精神科医生服务价格更加便宜的现实。这样品牌其实就是放在西方背景,也是不太公平。许多人坚称自己腰背痛问题是躯体疾病,反复在内科外科坚持治疗甚至要求手术治疗,却从未有专家指责内科,外科的医学化,或者滥用外科手术,没有批评求助者自己把自己问题医学化。而一旦精神科介入了,事情就医学化了。

   现在中国,人们甚至不需要用“医学化”来批评精神病学,只需要几个“被精神病”的案例就可以批评精神科“指鹿为马”及强势势力同流合污的恶行(说穿了,精神科在中国不仅是无意识的伪科学,更是别有用心的伪科学)。而精神卫生立法也就成为收回精神科医生膨胀权力的措施。正是这样的背景,精神疾病的诊断才有幸成为了该领域与“非自愿住院”同等重要的立法核心议题。隐含就是一对精神科诊断的科学基础存疑(如声称在精神病院,你越说自己没有病就越认为你有病),二是对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不信任(如认为精神卫生机构跟律师机构一样,只对服务委托方负责,就是说,谁给钱就替服务,甚至不惜把无病当有病治疗),三是对救治精神障碍的真实动机有怀疑(如认为给某人诊断精神障碍很可能是因为其触动了家庭成员或者地方政府的某种利益,精神病院正好是最佳帮凶)。

   如果讨论在这样的层次展开,则无论精神病院,精神科医生如何为自己辩解,都只能是越描越黑。更有甚者,哪怕你满怀诚意希望完善,进一步完善,也会被反证为“理亏心虚”,正如个别法官推论了,没有人撞你为什么会去扶他?因此,我们还是需要应当回到精神病学百年历史上已经反复问过的几个本质性问题上来。人类有没有精神病这个疾病存在?精神疾病的判断,包括是否非自愿住院治疗的判断,究竟是医学属性还是司法属性?精神病院究竟是医疗机构还是(以医疗为副业)社会控制机构?精神科专业人员是利益(或者统治)群体的帮衬还是拯救患者的天使?只有对这些问题形成了广泛而坚定的社会共识,那些精神病院管理问题,医务人员素质问题,诊疗规范不健全的问题,才不会反复成为刺激人们神经的所谓重大事件。而医患纠纷素质法律纠纷的处理机制问题,也才可能不带社会情绪或者政治色彩平和地讨论解决。因为至少还没有人怀疑过,医学科学正是无数的误诊中不断总结和改善的,以没有人怀疑,到目前为止能够有效标准我们战胜疾病的,仍然是医学和医务人员,而非其他(如法学,社会学,律师)。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