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磨子

(2012-05-14 11:13:18)
标签:

宋体

磨子

石臼

磨盘

粮食

文化

分类: 个人新闻、我的照片

磨子

吴剑

2012514

   回忆小时候的生活是有意思的,是文化,是历史,是感情。

   磨子就是小时候在外婆家生活的情景,那时还没有电气化的概念,小时候磨子生活在外婆家,开始还是煤油灯,以后才以后电灯。生产米面大多数也是手工家庭作坊的。外婆家有一间小房子,里面是磨子一个,石臼一个。两个巨大的磨盘放在木头架上,上面磨盘有一个洞可以放粮食,旁边有一个架子,连接拉杆。当一个人把粮食放进洞的时候(如玉米),另外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就推拉拉杆,磨盘就转了起来。经过碾磨粉碎的粮食就从两个磨盘之间落下来。经过反复几次,粮食就被粉碎了。当然,这个效率很低,需要2-3人,工作几个小时。大家可以一边干活,一边说话。那时,我跟外婆,阿姨一起,常常做这样的事情。

   石臼也是埋在地上,石头上一个整整齐齐的深坑,里面放一些需要粉碎的粮食,长长的舂杆(大约名称)利用的杠杆原理,这里人脚踩下去(可以1-2人),那里舂头就抬起来,脚抬起来以后,舂头就狠狠砸向石臼,粮食就粉碎了。这些劳动,往往在晚上做。我常常担心,外婆的手会不会不小心放在石臼里面被砸,我害怕做。

   以后这些家务劳动,以后就慢慢消失了,因为家务劳动社会化,甚至以后直接购买粮食就可以食用了,社会进步的标志就是家务劳动社会化。当然,有的地方,这些成为文化,文物。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城市人购买小磨子,在家庭磨豆浆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