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生活定向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年5月12日
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推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起,乐观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品质备受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的关注,研究显示,乐观是预测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变量,与抑郁,自我报告的健康水平,对医疗措施的积极反应,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免疫能力,应对策略,健康行为和社会适应等存在显著相关。乐观的发展受到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父母期望塑造的角色类型,父母对乐观的鼓励和奖赏程度的影响。乐观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能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解决生活压力事件,即使生病了,也能够遵从医生的建议,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乐观是个体调节自我身心健康的重要内部资源。
对乐观的研究以气质性乐观论主导,气质性乐观认为气质性乐观是对未来的整体期望,相信好事情比坏事情更有可能发生,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测量气质性乐观的量表是为生活定向测验lot,评价以个体的未来生活期望为特点的乐观人格特质,测量乐观和悲观两个维度。
工具使用生活定向测验lot,包括6个题目:1、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常常期望最好的结果;2、对我来说,如果事情有出错的可能,那么世界上就会出错;3、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乐观;4、我从不期望事情会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5、我从不指望好事情会发生我身上;6、总体来说,我更期望好的事情而不是坏的事情发生在身上。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n,beck抑郁量表bdi。
研究说明,气质性乐观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具有跨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对乐观的理解和表现方式呈现与国外不同的特点。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来看,美国属于个体主义文化,个体一般可以随意地,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注重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表现出比较高的气质性乐观水平。而中国属于集体主义文化,注重总体的和谐,不好轻易表达乐观,乐观的人可能采取悲观的方式与人相处,以免招致消极的人际反应。中国人表现出高乐观和高悲观并存的气质性乐观的特点,高悲观只是一致自我保护策略,并不影响个体对生活的满意度评价和情感体验。高乐观和高悲观是最佳的气质性乐观水平,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体验,是真正的乐观者。
气质性乐观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人,当面对生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事能够进行有利的归因,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坚信未来好结果更有可能发生,继续保持努力和奋斗的决心,从而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体验,比较少消极情感和抑郁体验。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