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322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受道德痛苦煎熬的少年

(2012-04-23 21:37:16)
标签:

中国

宋体

道德观

人伦

心理咨询

健康

分类: 心理文章、心理故事

受道德痛苦煎熬的少年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423

   f过去我进行过多次心理咨询,内容是与青春期性道德有关的情绪问题,并且得到很好解决,这次考试成绩非常不错就是证明。他今天因为另外一个道德冲突,来继续心理咨询。他父亲也和过去一样一起来了,其实他父亲的脸色更加焦虑。

   问题不复杂,就是他父亲开车闯红灯了,他认为这样做是严重违法行为,准备去公安局告父亲,当然没有去告,而是来我这里心理咨询。另外,他父亲是一个小领导,又涉及公车私用的违法行为,他还是准备去告父亲。他父亲进行了解释,他却认为父亲是自我辩解,不相信的。我听到这些就笑了。还好没有去告,不然别人认为孩子有问题了。

   笑了以后,我开始认真谈话起来,我说他是道德焦虑,也是道德痛苦,道德冲突,道德耻感。一是法与亲情。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亲情,人情等人伦关系,甚至认为情大于法。并且靠这样的关系,建立并且维持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非常成功。当然,中国进入现代社会,高度重视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就是契约关系。他是学习并且重视法律的,但是当法律与亲情出现冲突时,他不能很好应对。这个问题,不仅是他个人焦虑,也是我们时代的焦虑,最近我们中国高度重视人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强调亲人没有举报亲人犯罪的义务。因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只有人伦,社会秩序还是能够正常。如果一个社会只有法律,没有人伦,那社会秩序一定大乱,人伦关系是社会基础性关系。我给他一个道德测试题目:一个孩子,因为父亲生病,无钱治疗。结果他去抢劫商店,是为了给父亲治疗,这个孩子的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呢?那个是他认为的正确选择。他选择了孩子应该接受法律惩罚。我给他一个初步判断,就是道德发展水平(就是道德年龄)比较低。其实两个选择都没有错误,选择孩子应该接受法律惩罚,说明他的道德水平比较低,重法轻情。如果他选择挽救父亲生命最重要,那是道德水平比较高,因为是生命至高无上的,是人性化的表现。他父亲的行为确实有一定错误,但是毕竟是父亲,亲情高于法律。另外,如果去告的话,别人认为他是不是有问题啊,因为有违常理。适当提醒是可以的,因为如果闯了别人,需要赔偿。被别人闯了,当然对自己的影响更大。如果以这样的提醒,他父亲是可以接受的。

   二是社会复杂。他还是一个学生,认识的世界是比较简单,单纯的。就象一个小孩子看电影,只能看到好人,坏人。成长以后,就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往往是好人有坏,坏人有好。特别是中国的吏治,官场,更是极其复杂。虽然我们期望一个理想主义的社会,事实上现实不是这样。这里需要区别大错与小节问题,他父亲是小节问题,是可以容忍,接受的。现在官场,吃点,喝点,公车私用是很正常的,许多官员认为,只要不拿就是不错的了。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就是这个道理,就是中国许多伟人,也是有三七开的说法。当然,他父亲这样的事情,只能在家里说说。也不违背官场潜规则,更不会有人打击报复。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父亲平时做人,如果做人出现问题,那容易出事情。毕竟教科书与我们的现实,法律,出现许多不一致的地方,这些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我们学习从一个理想主义者,逐步成为现实主义者。

三是面对冲突。他也是在道德观形成时期,各种各样的道德观进入大脑,需要一个磨合过程,有时候出现矛盾,甚至冲突也是正常的。如教科书,父母教育,网络信息,现实情况都进入我们大脑,常常出现冲突。如我们的传统教育告诉我们,尊老爱幼,看见老人家摔倒需要马上扶起来。但是,现实是可能出现被讹诈的情况,使我们中国人出现普遍性的焦虑,他也出现了这样的冲突和焦虑。这样的冲突是正常的,是成长的必然过程。我们也相信这个过程是逐步整合,提升,完善。最后形成自我和谐的价值观,道德观。这样说,一个人的道德观也是动态的,变化的,他现在处在成长过程,我们需要接受他。另外,面对道德痛苦产生的情绪反应,紧张行为,需要适当应对,如运动,放松,音乐,聊天等。他紧张的表情放松了,他父亲也放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