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乐

(2012-04-05 11:08:17)
标签:

吴剑

空巢综合症

南平市老年大学

精神赡养

空巢老人

健康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乐
——南平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探访
http://www.greatwuyi.com 来源: 发布时间: 2012-03-31 07:06
http://www.greatwuyi.com/images/2012-03/31/0331mb30E.JPG
南平市老年大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几乎成为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许多年轻人在异乡学习、工作或者结婚,一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近日,网友“李观助”在大武夷论坛发表《孤独老人与公鸡相伴十六年》的帖子,讲述了浦城老人李良昌与公鸡相伴十六年的故事,引起强烈反响。如何丰富“空巢”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引发不少网民的思考:社会高度关注、社区温馨服务、子女贴心关爱……让李良昌这样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更加充实。

家里静了,老人的心也空了

    南平市民林先生和老伴年前刚退休,两个女儿都在福州工作,新婚的儿子搬进新房过起了小日子。老两口独自住在老房子里,起初林先生并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毕竟孩子们都长大了,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老两口也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计划一段时间出门游山玩水,平时下象棋、打门球,孩子们不在身边,生活应该会更自在。

    可是不到一个星期,林先生和老伴就开始不适应了。老伴老惦记离家的儿子过得如何,女儿远在福州要不要去看看。林先生说,退休后,空闲的时间一下多了起来,过去有儿子在家陪着,并不孤单。现在家里空荡荡,成天静悄悄,也让他们俩心里空落落的。一个月后,林先生和老伴均出现了失眠的症状。林先生向精神科医生咨询得知,老伴患上了“空巢综合症”这种精神和心理疾病。

调整心态,退休生活亦精彩

    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南平有不少老人重新坐进了课堂。南平市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据办公室负责人范浩彬介绍,老年大学开设了美术、舞蹈、体育等9个系27个专业,学员、会员已有1500多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范浩彬说,学员越来越多,说明更多的“空巢”老人意识到要自己寻找乐子,丰富老年生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自己过得开心,也让子女能放心。

    在社区,老年人是主要对象。在南平,“居家养老”模式就很受社区老年人的欢迎。据了解,我市目前共有109个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延平区四鹤街道办事处杨西社区是全省首批居家养老试点社区,拥有766位老年人,70岁以上具有精神需求的老人就有118位。社区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老人提供各项服务,不仅细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更从精神层面给予他们更多关怀。

    “一些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很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杨西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秋萍说,社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独居老人家中走走,和他们话家常,了解他们的需求。社区组建的六个老年协会定期举办文娱活动,并邀请“空巢”老人参加。

    年近七旬的郑阿姨在社区里教大伙儿练太极拳,还兼“文艺联络员”。“参加社区活动锻炼身体,精神生活也很丰富。”郑阿姨建议老人们退休后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身体健康,生活快乐,别让孩子们太牵挂。

联络密切,精神赡养不能少

    那么,该如何预防老人患“空巢综合症”呢?昨日,记者走访了南平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高级心理咨询师吴剑

    吴剑建议,“空巢”老人首先要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的父母与子女转向横向的夫妻关系,多与人交流,学会寻求生活的乐趣。其次要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例如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主动学习新知识。

    子女应该做些什么呢?吴剑认为,儿女不能忽略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应经常与父母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即使因为身处异地,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也要时常通电话,常保持联络。要多注意老人情绪的变化,及早发现及时预防,避免老人出现“空巢综合症”。一旦发现老人存在心理问题,要及时就诊,向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     

【编后】

    关爱再多一点    

    从呱呱坠地到步入社会,这期间,父母为子女付出了多少辛酸的汗水。现在父母老了,腿脚不灵活了,想出远门去看看远在他乡的子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打个电话,又怕耽误子女工作。父母的牵肠挂肚,作为子女的我们体会到了吗?

    拥有幸福家庭,享受儿女承欢膝下时,别忘了留守在家的父母。一条问候短信、一通关切电话,逢年过节常回家看看,温暖父母的表达方式就是这么简单。

    谁都有变老的时候,开展社区工作时,学会换位思考;谁都有机会成为父母,离家在外,学会将心比心。

    全社会都来关爱老人,为他们打造幸福的晚年生活。和谐社会,彰显在每一个细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