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市青少年自杀调查

(2012-03-31 08:50:40)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杭州市青少年自杀调查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331

   自杀是一种故意采取自我致死的行为,是全球范围内青少年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who统计,美国青少年一生中有自杀意念的人达1/3,尝试自杀者达到1/10,自杀也是国内15-34岁年龄群体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自杀的预防和心理干预已经成为世界心理卫生工作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自杀死亡者中,大约有80%在行动前以各种形式暴露过自杀念头。从自杀意念到自杀行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自杀风险进行筛查,并为筛查阳性的个体及时转诊和提供干预是西方国家青少年自杀预防的重要措施。了解自杀问题是预防自杀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目前对青少年自杀特征及自杀问题及影响因素的调查还是不足。

   工具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文件。自杀问题分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多次自杀行为。自杀意念是指认真的思考过自杀;自杀计划是指不仅认真思考过,并做过如何自杀的计划但无行动;自杀行为是指曾经实施过自杀行为;多次自杀行为是指曾有2次或2次以上实施自杀行为。

   结果显示,杭州市青少年过去12个月中自杀意念检出率14%,自杀计划检出率7%,自杀行为检出率2%1%的学生曾经多次自杀行为。整体情况的检出率在国内调查数据范围内。各地自杀检出率不同,可能与工具和取样有关。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是为了缓解气愤,焦虑,挫败,内疚等负性情绪的一种不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借此发泄心中的愤怒和自我憎恨之情。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青少年缺乏适应社会缓解的能力和适应身心变化的心理机制,因此在各种应激源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心理问题,也容易产生自杀意念甚至采取自杀行为。

   调查显示,高中生自杀意念比较明显,大学生自杀行为比较明显。可能与初高中生受到更多的监管而受限,表现出自杀意念多。大学生更具备实施自杀行为的能力和条件。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是一种危险因素,可能与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子女期望值和要求就越高有关。当父母的教育方式或者期望值与青少年比较强的逆反心理发生冲突时,容易导致青少年失望心理加重,形成不健康心理,导致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

   抑郁情绪是自杀行为和多次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抑郁与自杀有伴随特点。孤独感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发生的危险因素,常感到孤独的学生,缺乏有他人良好的沟通,不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容易滋生不良情绪。不安全感是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青少年在生活环境中经常感到受威胁,会使他们对他人不信任,很难建立起同伴关系,容易产生自杀行为。失眠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失眠对工作生活的严重影响会带来负面情绪问题。自我伤害行为是这4种自杀问题比较明显的危险因素,反复自伤可能降低个体对该行为的敏感性,即个体逐渐习惯于自伤带来的躯体痛苦和心理恐惧,于是自杀风险就增加。具有这些特征的青少年是发生自杀问题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自杀问题的检查是必要的。

   求助行为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的保护因素,求助是青少年自发寻求支持的一种方式,良好的社会支持是自杀问题有效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一方面在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良好的情绪有重要意义。为青少年提供更加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支持是行之有效的预防自杀行为的措施。

   自杀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群体性问题。青少年时期是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由于生理的急剧变化,心理上的不成熟,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就更容易走向极端。青少年的自杀问题比较严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积极关注,从各方面进行预防干预,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使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预防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的产生,从而有效地预防自杀行为的出现。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