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暴力与儿童期虐待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年2月18日
恋爱暴力是发生在恋爱期间的暴力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身体,心理,性方面的暴力行为,手段包括殴打,捆绑,残害,拘禁,折磨,凌辱人格,精神摧残,遗弃以及性虐待等。世界卫生组织把儿童期虐待定义为: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的实际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和剥夺。18-24岁女性最容易遭受亲密伴侣伴侣,而儿童期遭受暴力在成年以后更容易成为受害者。
工具使用冲突应对行为量表cts,包括精神暴力,身体暴力。儿童期经历量表ctq。
结果显示,大学生男生的恋爱暴力为20%,女生为19%。大学生儿童期经历情感忽视为67%,躯体忽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为56%,47%,16%,11%。恋爱精神暴力与儿童期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呈正相关。
恋爱暴力情况研究结果不同,有的认为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女生高于男生。有的认为男生语言暴力高,身体暴力少。研究显示,大学生情感忽视发生率最高。结果显示,儿童期受到虐待多,在成人以后更容易出现恋爱暴力,与walker的习得性无助理论相符。儿童期遭受身体虐待的女性与无能力有明显相关性,男性在儿童期虐待与成年以后对伴侣实施暴力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不良环境下成长的人会形成畸形的心理状态,成年以后很可能成为新的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形成恶性循环,这些提示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对儿童成人后的心理与行为发展有预测作用。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笔者:家庭暴力是离婚的重要原因,恋爱期就出现恋爱暴力,以后更容易形成家庭暴力,所以如果出现恋爱暴力,最好不选择这样的人结婚)
加载中,请稍候......